12月份成绩下来了,税法70,财务管理64。我高兴得不得了,小试牛刀,竟然满载而归。
总结第一年的经验就是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客观题部分尽量少失分,综合题能答多少算多少,想全对除非是神仙,至少我做不到。
2000年,我报了余下的三门(会计、审计、经济法)。由于我已经有了前年的教材,所以从寒假开始我就开始看书。会计虽然厚,可仔细看来倒并不是坏事,因为知识交待得很细,而2000年的新教材倒是很薄才500多页,但很多东西一略而过,没办法还得从旧教材上查。由于我教过会计,所以看起来并不太费力。寒假里,儿子闲着要陪她玩,老丈人因意外也住进了医院要陪床,说实在的,书也没看几眼。
开学了,课程依然紧张,班主任也照干不误。白天基本闲不着。有时空下来想看会书,可办公室里又太吵。我所在的组是新校长来了以后重组的,不分专业,大杂烩。一个办公室里十几个人,每人说一句就够受的了。没办法,就想到广播室。那里就一个老师值班,很安静。于是我就有了暂时看书的地方了。可好景不长,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告了一状,说我上班串岗。于是限令任何人上班时间必须在办公室里,不许乱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我是班主任,我可以到班上看学生上自习呀。于是,只要是自习课就到教师看书。把几个闹包学生恨得牙根痒痒也没办法。于是我又找到看书的地方了。
审计书看的很难,书快看完了还不得要领。再加上当年审计是第一次按循环编制的所以更糊涂了,没办法,只好死记硬背。经济法没得说,背就是了。可这时记忆力明显不行了,毕竟33岁的人了,背的不如忘的快。可还是找到一些窍门如有些数据对比着背,编成顺口溜背。
这时我们这里依然没有培训班,没有老师答疑。最苦恼的是有了问题没人问,只好自己琢磨,琢磨完了也不知道对错。只好来点阿Q精神,寄希望于可能不考。订了几本习题集,错误连篇,最后竞不敢看了,怕受误导。没办法,就拣了一本错误较少的看,当然也只限于基础知识部分。孩子也上大班了,晚上总缠着我让我陪他玩。我何尝不想呢?可不能,我忍忍心,把儿子关在门外交给他妈,可儿子从小跟我玩惯了,总闹。我含着泪任他怎么敲门也不开。为了考试,我放弃了所有的嗜好,麻将不打了,酒也不喝了,电视就更不能看了。我住在一楼,夏天外面乘凉的人很多,有打麻将的,有打扑克的,有下棋的声音很大。我太想出去玩了,那怕出去看看也好,可我不能。别人家的电视里传出连续剧的主题曲,我捂住耳朵,不是不想看呢,妻子和孩子也被我赶到外面乘凉了。邻居、朋友聚在一起唱卡拉OK、喝酒邀请我参加,我婉言谢绝了,声音传过来我就关上窗户。我是个普通人,要想干出点成绩来,就要用不普通的方法。我一直这样给自己鼓气,从不敢松懈。
临近考试了,妻子突然病了,病的很重。不巧孩子也病了。我肩上的担子也重了起来。除了上班和做家务,看书的时间几乎为零。我一度想放弃,但仅仅是一个闪念。我就是想证明我自己,说实话我的工作还算不错,即使考上了我也不会执业。但我必须证明我能考上,我比别人出色。
试很快考完了。会计答得较顺(特别是客观题)综合题有点难。时间明显不够。记得有道计算外币损益的题四分,我平时作过的不难但很烦琐,但时间紧只好放弃了。经济法有点惨,判断题答错了4道要倒扣分了。审计答得一塌糊涂,连客观题都似是而非,综合题就更不用说了,有道表格是当年课本新增的,书上也没例题,愣出了个20分的大题,100%都是会计知识。我几乎空着没答。甚至连第一道综合题的拒绝意见和否定意见都搞不清楚,考完就知道肯定过不了。会计和经济法通过的可能性也顶多50%。
试考完了,妻子的病也加重了,正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孩子也病了,两人都住进了医院。我一边伺候着她娘俩,一边还要上班做家务。有时静下来想想就暗自垂泪、叹气,觉得老天不长眼,怎么能这样对我呢?
家里的事先不说。很快听说能查分了。打电话查不了,我听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说上网能查。可当时学校就机房一台电脑能上网,还是拨号上网,学校控制的很严(因为上网要花钱的吗,当时上网费还很贵)。我央求我们组的微机老师帮忙查。记得那天很冷,学校里又没暖气。我冻得打着哆嗦、跺着脚,心里颤抖着听着猫尖尖的叫声,搜索了半天终于上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