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书讯书评正文
 

有一本书叫《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发布时间:2003-07-27  作者:张连起   编辑:janny

阅读:4801  打印   RSS 字号:||

  趁着SARS肆虐的时候,我完成了名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书稿。今天的我,早已不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年龄。鉴此,成熟的男人是可怕的(也很可爱)。书稿交给上海财大出版社后,不再记挂,就像照完一张照片,未必要洗出来。
  坦率地说,我满意自己的知识功底,无论是被视为高尚的理论,还是被视为厚重的实务。
  尽管这本书很有用,但如果你不是事务所管理者,或今后不想做事务所管理者,甚至,不打算在这个圈子里耽搁太久,也许没必要看。
  但对于浪费了货币与时间双重价值的读者,哪怕您随便翻翻,我都会心存感激。因为,在这浮躁的时代里,一本谁也不写的书,很难让你手不释卷。
  先把该书前言贴出来,既有发布简介的意味,也是为了感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高伟教授。
 
                         前  言

  一直以来,我总想写一本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实务指引。一则是因本人在注册会计师行业浸淫久了,思之践之,觉得可以在质量控制领域拿出点东西;二是审计技术研究的文献汗牛充栋,而质量控制研究尚处于拓荒时代,即使粗糙如是书者也不算多余。
  如果说独立审计准则是执行审计业务的“技术标准”,那么,质量控制准则就是执行审计业务的“工艺标准”。独立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指南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只有相互联动才会产生更多的审计成功,才会远离更多的审计失败。当下,我国的审计技术标准体系已具有大模样,而工艺标准指南应付阙如。因此,本书算是为改变相关研究“一手硬,一手软”之窘况略尽绵薄吧。

  关于“质量控制十要素”

  在质量控制要素的组成上,各个国家与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美国AICPA质量控制准则委员会发布的“质量控制准则说明书第1号”提出了质量控制的九个要素:(1)独立;(2)工作分配;(3)咨询;(4)督导;(5)招聘;(6)专业发展;(7)晋升;(8)客户的接受与保留;(9)检查。我国台湾省制定的“查核工作品质管制”规定的质量控制要素有:(1)查核人员之品德;(2)查核人员之专业知识及职能;(3)工作分配;(4)工作督导;(5)查核案件之受任;(6)追踪考核。《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中提出了质量控制政策的七个方面:(1)职业道德要求;(2)专业胜任能力;(3)工作委派;(4)督导;(5)咨询;(6)业务承接;(7)监控。本书是按质量控制十要素进行论述的:(1)独立性;(2)工作委派;(3)咨询;(4)督导;(5)员工招聘;(6)专业胜任能力;(7)职业后续教育;(8)考核与晋升;(9)业务承接;(10)检查。各国和地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概括方法和表达方式上,其所阐述的实质内容基本相似。本书按“十要素”归纳主要是基于增强实务操作性的考虑。

  关于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

  依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的结构,加之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协调,本书将质量控制分为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两个层次,会计师事务所应合理制定“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
  两个层次的质量控制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系统。第一层次的全面质量控制是对项目质量控制的观照与统驭,内含的控制要素搭接成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整个链条;第二层次的项目质量控制则是第一层次有关控制政策的具体化,其核心在于: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中作用于具体项目的内容;督导人员应合理确定对助理人员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方式及程度,并予以有效实施。

  关于文本体例与话语方式

  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水平相差较大,而质量控制又是各事务所共同面临的课题,因此在行文上,我力求满足不同规模事务所的需要,以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为蓝本(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可适当修正),提供一种普适性理念,并保持一种亲和、简明的口语风格。
  本书的上、下两篇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两个层次相对应,上篇旨在描述全面质量控制的组成要素,下篇旨在描述具体项目质量控制的流程。鉴于标准化表格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将其大量嵌入文本,以收清晰、简捷与实用之效。
  值得说明的是,既然是一种并不严格地划分,全面质量控制与项目质量控制自然而然地存在着交叉与重叠,而技术准则作为质量控制的规尺,两者不可避免地交汇与融合。这给本书的著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尝试在兼顾体系完整的情况下有详有略,比如上篇某部分内容详述的,下篇涉及时相应简化。遇到审计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问题,除了与质量控制联系较密切的内容外,只阐释基本概念,并提请注册会计师参见相应审计准则,不作展开。
  书中的一些句式显得有些“欧化”,个别内容与我国实际情况不完全吻合,之所以保留下来,是为了提供别一种观察的角度。
    
   关于参考文献与鸣谢

  本书参考国外有关质量控制的研究成果,借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先进经验,融入了未能一一列举的业内同仁的新鲜创见,并结合了我国成熟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实践。主要参考文献包括:国际审计准则;香港会计师公会高级审计实务;澳大利亚(Quality ntrol management in acunting  practices);台湾“审计准则公报第18号——查核工作品质管制”等。在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攻读博士学位的王纪平先生贡献良多,正是他的校阅才使本书得以及时面世。
  我要特别感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陈毓圭秘书长、专业标准部杨志国主任以及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诸位领导,是他们给我增添了研究的动力。
  我还要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王联合先生,他的专注与提携,使我感知了成人之美的意义。
  几年来,不管工作压力怎样沉重,现实的无奈与尴尬如何漫漶,我已习惯了为自己所深爱的注册会计师职业留下思考的笔迹,尽管这笔迹可能歪歪扭扭,甚或贻笑于大方之家,但它的“市价”无疑高于“成本”,赢得的肯定不是嫌弃,这就够了。
  我执业,我存在,我书写!

                                      张连起
                                   2003年5月10日


购买此书请联络上海财大书店
汇款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一路369号上海财大书店
邮编:200083
联系电话:65318081

单本邮购,定价+10%邮费
10本以上折扣可议


 
 

更多关于 的新闻 关于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