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进程设计
大学时代是许多人的一生中最丰富多彩、难以忘怀的阶段之一。它是这些青年人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其成就事业的基石。时光飞逝,平静而无情;青春短暂,多彩而匆忙。只有确立合理目标并为之扎实奋斗的人才能真正拥有未来。每一个青年人,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难免产生各种困惑、迷惘和矛盾。只有在老师、同学、家人等的指点和帮助下,客观分析自身条件、科学确定学习目标、有序安排校园生活、坦诚与人交流沟通、不断完善学习与生活方法、全面合理评价学习成果,才能让大学时光充实而不忙乱、紧张而不压抑、自由而不失控、多彩而实有成果。
中学生刚进入大学阶段,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后来慢慢适应了,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逐渐学会了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和参与更多的教学与社会活动,但一些人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却会突然发现,很多自己应该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和锻炼的技能都没有得到,仿佛大学时光只是一场春梦,稍纵即逝,从而无端的产生遗憾情绪。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定位不清晰或不明确;二是对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没有科学合理规划,或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导致大学时光匆匆而过。对于第一问题,应该说,大学阶段仍然是为学业深造和职业起步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定位不清晰或不明确,结果必然导致学习时间分配不当,无法区分轻重缓急,对重要课程的学习或技能培训,没有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程度。至于第二个问题,部分可能是因为自己对大学的学习缺乏了解,一切都在探索中;还有就是需要从未来职业规划发展需要对大学阶段的学习进程进行规划设计。此外,即使确立了合理的目标,也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分阶段逐步实施。
大学生进行学习进程设计,首先要清楚四个问题:第一是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认识规划目标。准备本科毕业后工作的人和准备毕业后攻读研究生的人,他们在自己的资源分配、学习内容、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差别。第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和资源。几乎每个高校都设有相关财经专业,但是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及其平台都是千差万别,每个学生应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学校及其专业就读,选择学习、参与与自己学习目标相关的书籍、活动。第三是自身学习条件和氛围,诸如自身身体状况、兴趣爱好、价值观、技能和家庭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学习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第四是学习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变动状况。专业人才短缺或人才过剩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内容等会有很大的差异。当然,这几个条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分析和确定自己学习进程设计的基础。
一个大学生应该学会及时制定、修正和更新自己的学习进程。一个完整的大学学习进程设计有六个环节:
1、目标分析。大学生应该在大学生活开始初期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是出国深造、国内深造、直接参加工作、去企业单位工作还是去事业单位工作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进程设计。
2、资源分析。所在地学校是否具备完善的图书资源,是否会提供很多与社会交流接触的机会,是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等。只有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被充分开发出来。
3、条件分析。大学生应该关注自己学习的条件是否具备,自己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是否具备一定的体力基础和经济基础,自己是否对准备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有兴趣,自己是否有信心学好准备学习的知识或技能。
4、机会选择。一般来说,大学生总是有很多的学习锻炼机会可以选择,这样,就需要个人结合供参照的学习目标,结合自身素质状况,选择参加对自己最有价值最迫切需要的学习锻炼活动。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学会选择并学会放弃,才是一个大学生真正成熟的标志。
5、时间管理。做出选择之后,接下来就应该根据轻重缓急为所选择的学习锻炼项目预留足够的时间,保证所选择的项目能按预定目标实现。
6、学业评价。要及时根据时间表对自己各个阶段的学业进行定期盘点和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学习进程完善和更新的依据。评价应该从六个方面进行: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导向性、弹性和开放性。
本科毕业规划
1、报考国内研究生
在刚刚结束的200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全国共有约94万考生,比去年增加了14.8%,录取33万人。统计数据表明,近3年的研究生招收人数已超过此前20年的总和。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仍处在发展阶段,每年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05年,我国在校研究生总数将达到100万。然而,在这股考研热潮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本科毕业后攻读研究生的主要作用在于更系统、深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更清晰了解自己的需求、能力和发展方向。此外,拥有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后,可以明显提高自己的发展起点,有机会进入一些门槛比较高的行业、部门、岗位。一些有志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年轻人,还可以在条件成熟时继续攻读博士。然而,读研还是工作,这里面涉及机会成本问题。每个人在选择的时候,最好还是考虑一下自身的情况,包括本科就业的机会、收入、家庭的经济情况、自身的活动能力、研究生毕业后的预期前景等,对这些情况做一个大概的估算,这样就可以得出,你读研到底是划算,还是不划算。
从现实情形来看,很多热门的专业,很多需要厚实学科底蕴的专业,不读研究生就业是有相当难度的。比如法律专业,本科阶段注重了公共课的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还相对薄弱,以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去就业,是不能很好的适应和胜任工作的。
对于财经类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自己又不太想做教学研究工作,活动交际能力还可以,那么你可以选择先工作,今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再继续深造。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情况很好,自己又不太希望马上面对社会,那么你可以先读研。然而,每个人都必须自己面对生活,面对工作。一般地说,如果单纯为了缓冲就业压力而考研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是因为害怕就业压力,害怕工作而不得不考研。可是你终究要走上工作岗位的,你不能当一辈子的学生,工作会给你很多的经历,这也是一种财富。所以,在你选择之前,你要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
2、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后起点高、视野开阔、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语言基础好,但是国外工作机会少,由于语言、文化等原因,毕业后在当地就业缺乏优势,职业发展前景有限。目前,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工作。但比较理想的模式还是毕业后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国发展。中国还处在社会转轨和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大量需要高级财经专业人士。
3、进企业工作
有轻松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制度、完善的工作体制和培训、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但是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工作不稳定。
4、进机关工作
工作相对简单但大多缺乏挑战性,收入稳定但增长空间有限。此外,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缺少系统培训、缺乏明确动力,而且机关比较难进入。
本书已经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定价: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