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无语执业之四]有些理想曾为我们引过道路,并不断给我们新的勇气以欣然面对人生。
2006年离开事务所,来到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由于国内股市上市门槛较高,而国外IPO也有昂贵的上市成本和严格的上市要求,愈来愈多的公司都开始倾向于采用反向收购的方式争取在美国柜台交易市场(OTCBB)上市。比较而言,反向收购是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上市的一条捷径。该家咨询公司从事的就是这样的业务。
因为以前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接触到的客户大都是中央或地方所属国有企业,规模大,管理好,账务处理比较规范。现在接触的多是民营企业,遇到的问题就多了:产权不清的,抽逃资金的,资产归属不明的,成本没有核算过程,仅按收入的某个百分比固定结转的,往来长期挂账的,从来不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甚至有买卖发票的,偷税漏税的。更甚的是,经常是一个老板,投资多个法人单位,在老板看来,这些单位都是他自己的,因此经常存在企业之间资产划分不清,成本核算混乱,资金相互拆借,甚至你的原始单据出现在我的凭证中的情况。总之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结果是有的业绩不够的,有的实际业绩可以但要体现出来必然要大量补税的,有的是管理实在混乱,没办法进行正确的成本核算的,所以大多企业不能最终成功上市。
我参与过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一个从事加工制造的民营企业,这是一家在国有企业改制浪潮中诞生出来的民营企业,总裁及主要高级管理人员都曾在国企任职多年,从管理模式到财务核算到人员素质都保持了原有国有企业的优秀传统,其管理风格和模式也明显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老板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不错,在买地、申请优惠政策及获得研发项目及资金方面都能得到支持。毕竟地处沿海的缘故,总裁的意识比较超前,在与我们合作之前也曾找过多家咨询机构,为了上市方便,也早设立了离岸公司。之前也曾接触相关咨询机构,经过几轮洽谈,我们公司与其达成协议,为其做上市辅导。我和几个同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其完成财务整改,以便其顺利通过上市审计。
拟包装上市的业务有两块,是两个法人,从资产、收入及员工规模上来看,两个公司相差不多。虽说都是加工制造,但一个公司是按产品的用途、规格型号进行分类及成本核算,并且有出口。另一个公司则是按客户来决定产品分类。所以虽说公司规模不是很大,但却给了我深入了解财务核算过程的机会。在这个企业中一呆就是三个月,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熟悉了财务管理软件。并且,按照投资银行部的要求,我们又对企业未来两年做了盈利预测,基本假设包括没有融资情况下自然增长,以及不同融资金额到位情况下的预测,不仅预测出了损益表,而且按季度预计了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从实践上印证了以前在书本上学的知识,比如按客户进行毛利率分析,以及预算编制过程。
因为是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与审计时不同,以咨询的身份能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加之几个月加班加点下来,大家真的也处出了感情,工作起来也很融洽。在为期半年的为其提供上市咨询的过程中,在股权结构设计、财务核算、财务软件运用、经营策略规划、盈利预测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与美国审计师沟通的过程中,也了解了一些USGAAP与中国会计准则在处理上的差异。比如,开办费,中国是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之后计入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期的损益;而USGAAP是费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比如存货的减值,中国认为资产减值后若导致其减值的因素消失时减值还可以转回,而USGAAP认为,一旦计提减值即确认了新的成本标准,不能转回等等。
[后记]庄子曰:上善若水。我希望自己能达到这种境界。
虽说这些年来取得了些许成绩,但我总想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对财务理论的领悟不如科班出身的人,实践经验的积累不如在某一岗位或某一企业坚持十年的人,英语不如海归,年龄不比80后。这些想法绝非出于矫情造作,而是我真切的感受。庄子曰:上善若水。我希望自己能达到这种境界。 (完)
相关链接:
梅花无语执业之一
梅花无语执业之二
梅花无语执业之三
梅花无语执业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