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视野茶会计人文正文
 

会计有弹性

来源:财务与会计   发布时间:2009-02-16  作者:李若山   编辑:accliu

阅读:6184  打印   RSS 字号:||

前不久,笔者作为嘉宾参加上海某电视台的一次关于中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的对话节目。主持人问道:“你认为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吗?”我对曰:“当然,没有任何一样工具能像会计信息那样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主持人又问:“同样的经济活动,如果让不同的会计人员来做记录,其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吗?”我答曰:“当然不一样,而且肯定不一样。因为会计准则是有一定弹性的。”主持人又问道:“弹性有多大?”我明确地回答道:“85%!”主持人愕然,反问道:“此话怎讲?”于是乎,我介绍了南方证券公司因违规被行政接管之后,对其进行投资的九家上市公司均对其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进行了减值准备。上海汽车由于当年盈利高达15亿元,因此对其3.9亿元的长期投资进行了100%的减值准备;首创股份由于当年盈利只有4亿元,所以只对其3.9亿元的长期投资提取了15%的减值准备;其余七家上市公司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判断分别计提了从20%到90%的减值准备。主持人问:“哪一个减值准备相对正确?”我回答:“都正确,因为他们都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可能的损失进行了估计与判断,只要依据合理可靠,85%的弹性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主持人摇着头说:“这叫什么会计?”我说:“这就是新形势下的会计。”

确实,会计自从发明以来一直秉承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及复式记账三大支柱而成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产要素相对简单的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业务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会计环境也有了巨大变化。一些会计存在的假设前提(如采用历史成本的前提假设是币值基本不变,按权责发生制所计量的收入与费用其货币价值是可以明确的,会计主体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是相对固定且明确的)事实上早已不存在了,如果还沿用这样的假设顽固地抱着历史成本不放而不考虑公允价值,强调报表的精确性而不顾估计的相对性,只考虑现存所有者而不考虑潜在投资者,那么这样的会计信息还有什么用呢?君不见:由于资源有限且风险日高,企业的资产价值时时变动、日日上下。君不见:由于环境变化对业务要常常判断,对活动要时时估计。为此,了解最新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关心可能的现金流入流出,给可能的潜在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将成为新形势下对会计的一种需求。而要做到这一点。会计人员就不得不在每次编制报表时,对所有的资产与负债进行二次计量并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对可能的差异进行判断与估计。为此,会计弹性就会成为必然,成为一种属性。因为,既然要判断、要估计,不同的人就一定会有差异,一定会有弹性,只要这种弹性与差异有依据、有理由就可以了。

基于此,笔者有了如下感想:第一,要给报表使用者上上课,不要再以老眼光来看会计。在新形势下,会计有弹性是很正常的事,就像现在我们不再穿清一色的衣服一样。第二,希望企业间的会计弹性差异应尽量少一些,判断也要尽量谨慎一些。毕竟,85%的差异是大了一些,能否再小一点,控制在10%以内。否则对报表使用者确实不大好交代。第三,对会计政策的制定部门来说,既然会计有弹性和差异了,能否在报表使用说明中强调一下原因。特别对一些大企业或复杂的企业,报表就不一定精确到分了,因为这会给人造成一种误解,以为会计报表是一个没有任何弹性的信息工具。

推荐:初入职场——会计新人职场宝典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分享 打印 意见反馈
更多关于 新准则 的新闻
评论区
我来讲两句:
  • 昵称: (评论通过审核后可获得10个金币奖励) 快速登录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