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多位大师将会计比作一门语言,一门艺术,一种信息系统。这和文学的定义就如同孪生了,那么它拥有读者,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会计的读者是谁呢?
第一位读者也是作者,即会计本人。在手工记账的那些年里,许多会计都练就一笔美丽的硬笔书法,在厚厚的画线账簿上精心细致地、绣花般地逐笔记账,字字句句积累出一个企业的盈亏多寡。
第二位读者应是复核账簿的人,他是以挑剔者的身份出现的。所有的凭证、账簿,都在他严厉的目光下去芜存菁,优胜劣汰。
几乎所有的读者都是有所为的,绝不是只享受阅读的愉悦、将阅读作为闲暇消费。紧随作者和复核人之后的读者应是公司内部分析者,他们查找各种数字,编制各异的表格,供管理层使用。
此后,会计账表和凭证的展示机会就不确定了。
有时,多年内都无人来读。有时,一份凭证要在短期内被形形色色的读者重复翻很多遍。他们可能是上级单位,审计师,税局,各种专管机构,财政部,审计署。
会计的众多读者中,最有实质影响力的要推外部主管机构,如税局等。往往是一笔错账,或一张模糊的附件,都可能导致读者震怒,轻则罚款,重则摘牌,公司即使陪尽笑脸,多方公关也无济于事,最终也只能硬吞下苦果。
相比之下,内部读者就温柔多了。很多公司管理层内造内用的报表,金额单位是万元甚至百万元,会计核算上差个千把块钱,压根就不会有人管,凭证呢,管理层更是根本不理。
领导的态度经常能成为员工的方向指引。于是业务人员开始抱怨财务部门,说会计们处处刁难,发票不合规不行,时间拖久了不行,涂改了还是不行。业务人员认为,会计的苛刻要求,延长了他们的流程,不利于他们迅速提升公司业绩。这些抱怨有时甚至会传到老板那里。
由于每天都要和上上下下多个部门打交道,会计们的口才一般都很好,对此他们并不缺乏反驳的语言。他们可以说下面这番话。
会计做账不是为了娱乐自己,也不是为了给老板们写日记。假若如此,所有的会计都敢于白条入账,虚构收入、暴减利润,并且在做这一切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但会计账不是给自己看着玩的,而是为了准备给税局等外面的人看的,会计要随时准备被检查,每张纸条都要过关。要是审计出了问题,那么,可能所有的员的奖金就全完了。要是税上出了问题,可能老板就被送进局子里去了。什么,你做的事情你一人承担?对不起,你级别不够,税的问题么,只有法人能担,你想进去,也行,先努力锻炼升级吧。
能讨得读者激赏才是好作者,文学如此,会计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正道,是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