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信永中和国际设立沙特成员所
继智利和西班牙成员所后,信永中和国际今年又设立沙特成员所,迄今已在19个国家和地区有成员所。
首页 > 高级会计人才工程 > 培训简报 > 正文

培训简报2009年第09期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
培 训 简 报

2009年第09期
(总第66期)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2009年9月3日                       签发: 刘玉廷
目    录

【培训动态】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企业类四期正式开班 …………………… (2)


【学员心声】
领军诗一首…………………………………………………………………(3)
随笔…………………………………………………………………………(3)
会计领军路上你我同行……………………………………………………(4)

【学习小结选登】
基于中航油原油期货投机案例的行为金融学分析………………………(5)


【培训动态】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企业类四期正式开班 
8月27日,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企业类第四期集中培训开班典礼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隆重召开。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管一民副院长、财政部会计司狄愷处长、万文翔副处长出席了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学院教务部卢文彬主任主持。
此次参加培训的46名学员都是经历了资格审查、笔试、材料审核和面试四轮严格的选拔程序后,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全部来自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企业及子公司,遍及金融、保险、能源、制造等多个行业。
管一民副院长对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们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就学院的历史发展、机构设置和教学情况等向初次来院的学员们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希望大家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领军人才这样一个难得的平台上,充实自我,收获友谊。
中国工商银行财会部总经理沈如军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首先对财政部和学院领导对此次培训班的亲切关怀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基本上都是所在单位的部门领导或业务骨干,大家来参加此次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学习,离不开各所在单位给予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加之学院为此次培训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提供的优良师资,大家有义务也完全有能力全身心的投入此次培训中去,力争成为行业内部真正的领军人才。
随后,狄愷处长代表财政部会计司对学员今后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他以目前我国会计的行业发展态势为切入点,介绍了财政部设立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他指出,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众多,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高端人才及其匮乏,设立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项目,就是为了“在推动会计理论和实务创新、塑造会计行业民族品牌、推进会计事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进而形成高端会计人才团队,推动我国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他表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越来越得到整个社会和行业内部的认可,报考者的数量和层次都在逐年提高,在座的各位学员都是经历了严格的选拔才得到了这次学习的机会,衷心地希望大家能抓住机会,一方面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与时俱进,把握住最新的会计准则、内控制度等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以会计为基础,积极学习金融学、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成为真正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学员心声】
领   军
第一组 刘晓晖

领得捷报掌中看,
军中扬鞭暮出关,
四海之内皆师友,
期聚国会尽开颜;
继本创新越蓬蒿,
往来灯火待胜朝,
开流拓界本无束,
来年立马任逍遥。
                                 
随        笔
第三组   皮建国

    上古之世,欲行修、齐、治、平之道,经世致用者,非善用财经,不能行。世易时移,时势异也。值此中华复兴之际,建国六十载,所积财富不输汉唐,实业似世界工厂,虽技术略逊西方,假以时日,必当比肩;吾民勤劳,冠绝寰宇。军力之雄,无敢犯中华上邦者。然吾国财经智谋大逊于西方,比邻宿敌日本,亦因之再败于美国。故财经之道,乃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财经者,利益交换之枢机也,万业之首。财经枢机,若受制于人,则沦为牛马,任人驱使;若制于人,则可行天下之权,可收天下之利,可控天下货殖之流通,驱使万邦。吾国受制于人,首为制不及于人、次为财经之道无过人之处、所积之财富输于人、实作经验、人才和机构弱于人。然财经乃艺术,有若萧者苦炼而得,有若者段誉一超直入、有若虚竹者之天与之。审时度势,批亢捣虚,吾国定有复兴之机。欧美操世界财经之枢机,始于欧美之财经理论胜于吾邦。故吾国当先学其理论,查其道,而反超其道,始能胜之。
    吾等四十七子,财务领军之辈,于万千人马之凤毛,八方而聚,擎财经重任为己任,汇之上会,学而时习之。始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初机之士,入门之始,见万类不同,入凡有之境;次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乃入道之士,识万物之理,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去其皮相,得其本体,入空灵之境;终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行道之士,随机而化,随缘而转,随心所欲、心物一源,得大机大用,无不恰当,入妙有之境。
    上会诸君,饱学之士,妙论古今,发世人之未虑;吾等诸子,智慧好学,虚心求教,纳天下之大明。诸君妙论,出人意表,一致而百虑;吾子好学,取长补短,殊途而同归。诸君善教,吾子善学,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六年之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精勤不已,海纳百川。当此机,吾国造新论,建新制,成就一代财经之精英,与欧美一较雌雄!

会计领军路上你我同行

走在夏夜的校园里,月色浓浓,星星点点。清风中,月光下,仰望星空,思绪万千……
会计,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会计,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会计,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会计,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借用温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那一首著名的《仰望星空》抒怀会计,表达对会计追求真理、正义、崇高的敬意!
    为了这一份敬意,我们带着领导的期望、家人的嘱托、未来的憧憬来到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作为会计领军班四期走进了“加油站”……美丽的校园、睿智的教授、聪颖的同学、丰富的讯息,开始了精彩的学习篇章!
    聆听大师的教诲,让我们参悟大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实践;开展小组的讨论,让我们追寻真理和真相的足迹;课后热烈的交流,让我们找寻他山之石借力而学;课堂提问、挑灯夜读、图书馆内的沉思、文体中心的挥洒、餐厅的“碰撞”、篮球场上的竞技……早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我们,是什么给予我们激情和力量,是什么激发我们碰撞裂变,是什么让我们孜孜不倦;――是认知、能力的差距;是扩展、提升的空间;更是责任、是使命;是回馈企业、回馈社会感恩的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碰撞裂变提升。我们唯有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深入思考,在知识和智慧的分享交流碰撞中提升!
     ---态度决定高度。我们要拓宽视野,跳出个人看企业,跳出企业看行业,跳出会计看经济,跳出中国看世界!
     ---“行胜于言”。让我们携起手,会计领军路上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和成绩来证明和回报,为发展我国会计事业无悔付出,为无愧于“领军”不懈努力!

基于中航油原油期货投机案例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一、中航油事件简要回顾
    2004年11月30日,在新加坡上市的海外国有控股企业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因其在石油期货交易中亏损5.5亿美元,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令,公司总裁陈久霖被停职。此后的2006年,陈久霖在新加坡被判处4年3个月监禁。
曾经创造了经营奇迹的中航油是从2003年开始一步步走向石油期货的泥潭。2003年,公司总裁陈久霖判断石油市场下半年会开始下跌,开始在原油期货市场大量买入作空原油期货合约,但是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市场的发展与陈久霖的判断背道而驰,原油期货价格不断上涨,在中航油及陈个人的种种错误行为之下,最终导致了中航油高达5.5亿美元的亏损。
    在这一事件中,陈久霖的个人错误判断及错误行为、中航油及其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环节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都是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结合该案例,以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对该事件中相关当事人存在的行为缺陷作一简要分析,进而对该事件中折射出来的相关主体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
二、中航油事件中相关当事人的行为缺陷分析
    首先,这一事件最直接证明了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假设,即在投资市场上,投资者因为认知偏差和自身限制,并非是理性的。
    具体到这一事件的主角—陈久霖身上,他在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存在的行为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乐观主义/过度自信
    中航油在陈久霖接手之前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在陈久霖上任之后,发展迅速,陈久霖为此获得了诸多荣誉。2003年,中航油初涉原油期货市场时,陈久霖小试牛刀,并有了一定的赢利,让陈久霖对自己的投资判断能力及石油市场的发展有了过度的自信,并也因此埋下祸根。即使在2004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式发生了伊拉克危机、俄罗斯尤科斯震荡、阿拉伯恐怖袭击等国际事件的影响,石油市场开始上涨,陈久霖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认为2004年全球石油供需量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涨,而且按照历史经验,即使在战争年代,原油价格也不会超过34美元/桶,坚持作空,并最终导致了中航油的巨亏。
    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正是过往的一帆风顺和取得的许多胜利,让陈久霖过于乐观,犯了过度自信的错误,自认为掌握了一定信息(其实是过时的信息),拥有超强的能力,在事件的初期毫不怀疑自己的非理性,因此,倾向于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2、损失厌恶与框架效应
    中航油从2003下半年开始进入原油期货市场,2004年初,石油价格开始攀升,到2004年3月28日,中航油已经出现540万美元的帐面亏损,如果按照制度规定及时止损,中航油完全可以承受得了,但是以陈久霖为首的中航油风险管理委员会反而采取了展期和无限开放头寸的办法企图挽回损失,但是市场却一直沿着相反的方向一直上涨,从最初的540万美元亏损到最终的5.5亿美元亏损,中航油包括后来已经知道此事的中航油集团有数次机会可以进行止损,但是他们都选择了继续投入资金直到他们也无力承受为止,一步步滑入深渊。
    按照行为金融学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以陈久霖为代表的中航油包括中国航油集团,都因为损失厌恶这一行为缺陷,导致了巨大的苦果。在面对巨额的亏损时,他们厌恶损失,并且试图通过展期和追加投入回避损失,推迟处置资产,来减少面对损失时的不安心理。
同时,在市场的变化和价格的走势没有按照陈久霖想象的轨迹运行时,企业及个人均选择在众多的信息中只采信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对亏损交易的历史成本费非常在意,而忽略掉事情的本来面目,希望原油期货市场中的石油价格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想运行。在面对已经成为事实的巨亏,陈久霖及背后的中航油不敢面对,一厢情愿地往好的方面去想,害怕面对可怕的后果。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中航油的亏损一步步从540万美元滚成了5.5亿美元!
三、中航油事件中风险管理缺陷及分析
    上述第二点的分析,主要是针对这一事件中,相关当事人在投资行为中的行为缺陷的分析,而这些行为缺陷,通过当事人手中的决策权力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投资决策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中航油事件中已经可以看到。
    受限于个人认知及接收信息的能力,人事实上总是不可能达到理性的。这也是行为金融学对传统经济学科的一个颠覆。所以在中航油事件,陈久霖的非理性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应该是我们如何通过制度、流程的建设,将个人非理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们认为,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确保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制度能够得到执行,可以控制由于投资者个人行为缺陷可能导致的决策偏差。中航油事件,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健全或者真正得到贯彻实施,
    尤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在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首的金融危机情况下,在众多大型国有企业涉足金融衍生品交易产生巨额亏损的情况下,如何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正当利益,结合中航油事件,我们认为,控制由于投资者个人行为缺陷带来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偏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外部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2001年,国家五部委就联合制定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禁止国有企业在境外进行投机性的衍生品交易,但是这个规定被中航油视若无物,根本没有遵照执行。此外,作为中航油的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也并没有及时发现及制止中航油的衍生品投机行为,并且集团在已经知情的情况下,仍然向中航油提供资金支持。集团对成员企业的外部监控措施严重缺位,相应的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并没有及时发现本应发现的风险。
    因此,建立、健全外部监控体系,包括国家作为管理者、集团对于成员企业的管理,应通过完善的外部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限制企业高管因为个人行为偏差可能带来的决策失误。

2、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实施
    如前所述,中航油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事实上是存在的,只不过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没有得到执行,从而导致管理者个人的行为偏差没有被这些制度和流程所纠正,并最终导致了恶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航油的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所谓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向陈久霖负责,听从陈的指令,没有独立性,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另外,据媒体报导,中航油长期以来,都是陈一个人说了算。而担任中航油董事的中国航油集团财务部负责人的李永吉,因为“英语不好”,无法很好审阅公司年报;而身兼中航油董事长的中国航油集团总裁荚长斌,声称他对董事的职责并“不熟悉”,并强调直到2004年11月30日,董事会一直都没有对陈久霖有“真正的”管辖权。中国航油集团对于作为上市公司的中航油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如此漠视,完全没有重视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互相制衡的风险管理体系来限制和约束个人的非理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能够互相制衡的风险管理体系,如设立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的风险管理部门,可以限制类似的风险再次出现。
3、完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
    虽然遭至了巨大的风险,但是中航油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形式上是一直存在的,公司内部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设计的《风险管理手册》也对风险控制作了精心的设计,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公司总裁的陈久霖根本没有多少控制风险的意识,在一次次的展期时,他不断地带头违背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安永所做的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成为了挂在墙上的装饰。
    作为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会对整个公司、所有员工是否重视风险管理产生示范效应,因此,应加强对所有员工特别是高管层的风险意识的培养,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重视风险管理的文化。
    此外,建立直接向股东或者董事会负责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是风险管理能够不受管理层影响,更好发挥作用的关键。而在中航油,原来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是直接向作为公司决策者的陈久霖负责的,显然,它没有独立于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当然无法独立客观地发行其应尽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4、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公司与陈久霖签定的薪酬协议,他的固定年薪为60万新元,如果公司的利润在1200万新元以上,则按比例提成。而这种奖多罚少的薪酬制度也加剧了陈久霖在面对亏损时的风险追逐的行为倾向。
    因此,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


主办:财政部会计司,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印刷份数:13份
抄送:部领导、办公厅、人教司、中注协、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学员
                 2009年9月3日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 搞笑
责任编辑:mopyfish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