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视野茶会计人文正文
 

成本趣谈之五:由发改委约谈看成本转嫁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发布时间:2011-05-21  作者:大鹏   编辑:无忧草

阅读:255  打印   RSS 字号:||

最近CPI连月破五,通胀形势严峻。发改委成了最忙碌的部委之一,连续约谈企业,制止涨价,据说约谈效果总体是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理解和赞成的,一些企业推迟或者取消了部分商品的涨价计划。靠约谈能否有效制止涨价呢?这就需要察看企业涨价的原因。

企业涨价蠢蠢欲动,主要是为了转移成本上涨的压力,随着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燃料价格的上涨,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压力可想而知。从企业来看,通过商品涨价当然是转嫁成本压力的理想办法。但是理想归理想,如果要付诸行动,还要看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如果企业处于垄断地位,消费者几乎没有话语权,通过涨价转嫁成本就比较容易;反过来,如果企业所在行业同行众多,竞争激烈,则不容易通过涨价来转嫁成本,道理很简单,你涨价同行不涨,消费者不买你的东西,你如何转嫁成本呢?所以,竞争性行业较少通过涨价特别是大幅涨价来转移成本,更多通过内部消化或者向上游转移的方式来缓解成本压力。

中国多数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长期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利润率很薄;资源或者被外企垄断(如铁矿石被澳洲、巴西的三大矿企垄断)、石油及电力则被国有巨头垄断。所以面对成本上升,众多企业只能尽量自己扛着。但是面对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很多行业如食品、日化等都酝酿涨价,说明成本压力快接近极限了。但是发改委的约谈,让企业放弃或者推迟涨价,这是否是转嫁成本的解决知道呢?

本次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在通货膨胀,包括大宗原材料涨价输入的通胀;也包括因为出口政策失误导致的美元过量涌入,还包括国内4万亿投资、连续两年超8万亿天量贷款导致的过量货币发行。在这些货币洪水面前,不通货膨胀也难。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在较短内时间解决,发改委的约谈是难以发挥作用的,企业可能通过换包装减量换新品种的方式暗暗涨价;如果发改委强制冻结物价,结果就是我们搞计划经济最熟悉的短缺重现江湖。

当然约谈短期内的效果是有的,如果想效果好一点,就要重启补贴政策,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但是企业众多,如果确定合理的补贴?浪费和腐败又将迎运而生。

何况价格约谈只是对下游企业,而不是对上游企业;就在约谈时候,中石油、中石化们又涨价了;后段时间,约谈也移到上游,对象却是煤老板,不要对电煤涨价,不知是否巧合,电力公司也是中央国企。

通货膨胀来了,首先转移国企成本,压力由竞争性行业扛着,靠谱吗?结果恐怕是国进民退,更多非市场企业诞生,又向计划经济倒退一步。

不知道是不是宿命,四万亿投资时,发改委就是最勤政的部门,当是批发项目也是国进民退,现在收拾4万亿摊子,结局还是如此。30年市场经济结下丰硕的果实,如果摘来摘去最后回到计划经济,是不是很讽刺?总的感觉是GDP在增长,民营经济的空间在缩小,下层民众的机会在减少,贫富差距在拉大。

推荐:初入职场——会计新人职场宝典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分享 打印 意见反馈
更多关于 成本本趣 成本转嫁 的新闻
评论区
我来讲两句:
  • 昵称: (评论通过审核后可获得10个金币奖励) 快速登录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