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端于台湾的食品添加塑化剂风波袭卷全球,令人谈塑色变,一直声称未发现的大陆也有所发现了(其实稍有头脑的人怎会相信呢?我们的政府更重视生产者的利益、我们的专家更加没有良心、卷入事件的台湾食品企业在大陆投资时间既长又多!)。塑化剂之所以骇人,是因为其巨大的毒害作用:塑化剂是一种塑料中的添加剂,不是食品添加剂,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这种东西长期用于食品,其危害之大据说超过“三聚氰胺”!
就是这样一种不能添加入食品的东西何以进入食品,而且潜伏长达三十年?追根究底,又是成本惹的祸!相关食品企业降低成本的需求为其进入成本提供了契机,违规成本之低为其长期潜伏提供了便利!
感谢食品行业一次又一次的丰富我们的化学知识,这次又为我普及了一种叫做起运剂的东西。起运剂在台湾地区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在中国大陆相当于大陆“增稠剂”和“稳定剂”两种食品添加剂的混合体。起云剂又叫浑浊剂、乳浊剂、增浊剂,是指将具有一定香气强度的风味油,以细微粒子的形式乳化分散在由阿拉伯胶、变性淀粉和水等组成的水相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水包油体系。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其中最重要的原料是棕榈油等植物油、植物脂肪。
起云剂本来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其成本较高,不良厂家“昱伸公司”在制造起云剂时偷梁换柱,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这种偷梁换柱的“起运剂”增稠效果和稳定效果比植物油的效果更好,保质期更长。成本低售价也低,自然深受食品行业的欢迎,不良厂家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这家公司最终成了台湾地区最大的起运剂供应商!
这种东西虽然对人体有害,但并非吃了就死的剧毒物质,其危害是慢慢积累的。所以发现起来也不容易,食品企业即使不是胆大妄为,也没有动力去主动把关。统一声称无辜,但成本如此低廉不是疑点吗?就像瘦肉精事件中的双汇,老屠宰企业不知道瘦肉比例高的惊人吗?
企业没有动力,最后一道屏障是政府,但是起运剂被揭发又是一次偶然。揭开盖子的是一名52岁杨姓女士,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检测员。今年3月,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她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这本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因为此次检测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然而,这位有着两个孩子的细心母亲还是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将这个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进行了一一比对,她意外发现,这个异常讯号其实就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学名为“邻苯二甲酸酯”)。接下来的消息更令人吃惊:送检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剂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如果没有这位细心而又“多事”的政府官员(伟大的母亲!!!),起运剂依然畅通无阻,被戳穿的概率低的很!低成本的违规成本是其横行天下30年的最根本原因。
希望消费者不要健忘,对落水的名企痛下杀手,提高其违规成本才是根本的救赎之道。惟其如此,企业才肯把好第一道关,不会把成本降到走火入魔的地步,把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变成其利润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