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各大媒体的招聘广告逐渐多了起来。在“金九银十”的招聘季节里,会计师事务所的CPA们也在忙碌地思考并寻找着自己新的未来。
CPA的流动与流失
云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此克明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事务所里高端会计人才流失很严重。
就在今年7月,徐亮从西部一家中型会计师事务所跳槽,来到某上市公司财务部做经理。对于服役了7年的会计师事务所,徐亮心情颇为复杂。
毕业之初的徐亮可谓一穷二白。在一家小企业里做了两年会计之后,他跳槽至现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一干就是7年。7年里,到全国各地出差、在夜里加班赶报表是常事。在他看来,20岁的时候可以拼体力,30岁的时候应该拼技术。现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已经到了可以离开的时候。
“事务所工资性价比普遍不高,这是行业内都清楚的。”徐亮告诉记者,在入行的头3年里,他的平均年薪是3-4万元,出差补助每天为60-70元。和他同时毕业的同学,虽然薪水和他不相上下,但他是加班最多的,周末休息最少的。因为时间都被迫花在工作上,每次谈女朋友,他都会受到影响。“没有归属感,就觉得只是在打工,我干活,所里给工资,特别简单的雇佣关系。国企更让我有安全感。”职场中,3年一个槛,在事务所的第4个年头,徐亮曾萌生过离职的念头,但最终选择了坚守。随着“七年之痒”的到来,徐亮再次站在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这次他坚决地选择了离开,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告诉老板,离职的原因是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的吸引力在逐年下降。选择大逃离的远远不止徐亮一个人。“无休止加班、长期出差、高风险、低薪水、处处受气、提心吊胆、亚健康、没有归属感……”一名CPA在网上发帖抱怨道。跟帖者大多表示赞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CPA存在流失和流动两种情况,行业内视为流动,行业外视为流失。调查显示,流失更为明显,且去向多为国有企业或机关。
“这与10年前恰恰相反,现在是流回体制内。”此克明说。
我们可以为员工做什么?
在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会议室里,一些大所的老总们在集中讨论一个话题,“我们可以为员工做什么?”国富浩华主任会计师杨剑涛说,国有企业可以为员工解决北京户口,外企可以为员工提供国际化的福利,我们能否给员工申请居住证?在车房“双限”的政策之下,逃离北京的趋势在CPA中逐渐明显。
买车、买房、让孩子顺利上学,已经成为影响事务所里非京籍业务骨干安心工作的重要问题。在央企和事务所的人才争夺战中,杨剑涛认为一定要给员工解决实际问题。
杜鹃,四川中砝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能为员工做些什么、如何留住人才是近些年她一直备受困扰的问题。
一些业务骨干提出离开时,理由往往很多,包括薪水性价比太低、工作强度大、培训机会少、晋升通道不明确、社会地位低。每次,杜鹃都会就他们离开的原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出调整,比如加工资、准许休假等,但问题总是无法得到解决,该走的还是会走。
最初,当员工抱怨工资低时,杜鹃就在过节时发过节费。当员工感觉没有归属感时,杜鹃就在过节时发月饼、粽子,组织出去游玩。但杜鹃发现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后来她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员工例会,摆上瓜子、香蕉,让大家敞开心扉谈,需要事务所提供什么,而那一次杜鹃也真正意识到了员工需要什么。
在仔细深入地了解情况和征求意见之后,杜鹃重新对工资结构、福利待遇、五险一金、事假年假、培训学习、绩效考核、职业晋升等进行了重新规划,并将其制度化,这也成为新进员工入职培训的第一课。现在,杜鹃经常会请周其仁、马云等经济学教授、知名企业家到事务所来讲课,让员工可以实现“人在四川、心怀天下。”
未雨绸缪,用机制留人
面对行业内的人才流失,五洲松德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方文森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把事务所的发展与个人发展捆绑在一起,让个人充分共享事务所发展带来的益处,那么“梧桐树下定能引凤凰”。
五洲松德会计师事务所新疆分所有一位高级经理成功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班。在去英国培训时,这位高级经理有幸结识了浩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并为五洲松德和浩信国际搭建了桥梁,使五洲松德顺利成为浩信国际的一员,成功打通了迈向国际的一条路径。在方文森看来,这就是大胆培养人才得到的最大实惠。
在方文森展示的一份管理文件中,记者发现了他的治理之道———“未雨绸缪”,其核心就是用机制留住人。
“我们为员工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个人发展规划,前3年你是新人,考取CPA之后,你的薪水将会相应提高。3年后,如果你依然在事务所,每年工资会按相应比例递增。8年后,你可能会做到部门经理,10年后你就有资格成为授薪合伙人。每一个阶段,员工的薪水都是不一样的。在这期间我们每年都会为员工的发展提供适合个人的培训机会。员工的每一步发展都会找到相应的坐标。”方文森相信,只要事务所把工作做在前面,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事务所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就会产生实现良性循环。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是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陈永宏一直坚持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种人合机构,人才是其发展进步的关键。为此,天职国际制定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07—2011)》的人才战略主题,投入500万元,实施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员工从学历、执业资格、外语水平等方面得以综合提升。
与此同时,他们还给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晋升空间。目前全所挑大梁的合伙人主要是在1976年前后出生的,年龄最小的合伙人甚至是位“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