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第一份工作
她租住的房子,有公交车可以直达她准备上班的工作地点——一个地税局的办税大厅。房租一月四百元,面北,无阳光,未装空调。位于老城区,楼下有很多小门市,很嘈杂。当她再回想起那个小窝时,她记得最多的,是那楼下,有个音像商店,常播放那首比较流行的《小薇》和《两只蝴蝶》。歌曲是属于年轻人的,简单而多情。就因为和那段打工的日子联系在了一起,莫名地,就总在她的心中,平添了一丝丝伤感的味道。好几年了,当她在歌厅里听到有人唱这两首歌时,会不由自主地,在那楞一会神,因为,那段日子,似模糊,似清晰地会在她的眼前浮现。
上班的第二天,天上下了好大的雪。人们都说,这个江南城市是很少会下大雪的,偏偏在她上班的第二天就遇上了。特别胆小,怕走雪地的她,在公交站台下来,居然不敢走那一段长长的路。有个女孩子从她身边走过,手里捧着简历,匆匆的。看样子,象是她的家乡附近来的。在税务局旁边,有一个当地很大的人才市场。女孩子从她身边匆匆走过,又回眼看到胆怯不敢迈步的她,忽然笑了,很热心地跑来,拉着她的手,一起在雪地里往前走。她问:“你是来找工作的么?”女孩说:“是啊,你呢?”她说,我在那旁边上班啊。女孩拉着她的手一直走到楼下,挥手作别。她说:“祝你今天找到满意的工作啊。”看到女孩走进人才市场,她上楼,坐下,开始等待,会不会有企业过来办税务登记注销手续。
和税务局的公务员们一起上班,工作环境自然是惬意而轻松的。有的时候,甚至一天都会没有任何工作。一起的同事们总是安安静静地在电脑前打连连看的游戏。她不习惯打游戏,有时候居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段时间,正是事务所的人们累死累活的时候,而她,却忽然被丢在了一个特别安逸的环境里,对打工的她来说,不知是应该庆幸还是应该感到不自在。
中午在地下餐厅里和别的打工者们一起吃五块钱一顿的盒饭,回到办公室里,中午常常无事可做。看到税务局的公务员们在一起兴高采烈地打牌,她有一种被这个世界遗忘的感觉。那五块钱的盒饭自然是不好吃的,而税务局的人可以在管委会的餐厅里吃饭,那是福利性质不对外的。当别人打游戏,她无事可做的时候,就坐在那儿看看税法书。有一天,税务局的一个小伙子在她身边走过,看到她在看注册税务师的书。他就说,你也想考这个么,我也想考,可是我不懂,以后教教我吧。她说,好啊,共同学习好了。小伙子又说,你中午在哪里吃饭,那个餐厅是不是不太好?我家妻子也和我是同事,身体不太好,每天都是自己带饭来吃,单位发的就餐卡用不到,要不你拿去用吧,只要自己在卡上充钱就好了。她接受了这份意外的温暖,有点惶惑。
她和家人说,最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因为我已经有了住处,有了吃饭的地方。有吃有住,这不是就不苦了吗?如果说,还有什么苦,那就是深深的孤独,尤其是回到一个人的出租屋时,无人说话,那是一种被全世界遗忘的感觉。
一个月2000元,房租、吃饭、买书,都是生活中不得不存在的消费。第一个月,还没有拿到工资,她的手头,只有从家里带来的上两个月的工资。这时,她拒绝了一个大的事务所的OFFER。因为那个事务所说,第一年,一个月1200,全年收入不超过2万。她也知道,低收入,是一个新入行的人不得不经历的过程。可是,她现在是一人在外,一个月仅仅多挣800元,也能对她的生活有一点小小的改善啊。有时,她也会想,如果当年进了那个大所,接触的都是跨国企业,也许前程又是不一样的光景。可是,人生没有如果,没有假设,只有现实。
那时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了,正是春运高峰期,元旦回了一次家后,直到春节她才再次回家。生活中的苦可以忍受,可是上班没有事情做,那种看不到前途的感觉,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世界上有没有这样一份工作,既能得到个人成长,又能满足生活需要呢?工作二十天的时候,她的职业生涯中一个重大转折点出现了。一个视野上的网友,告诉她一个外资事务所需要员工的消息。
2005年1月的一个下午,她坐在了那个外资事务所的会客室里,接受了一场并不苛刻的面试。先是业务经理问了她一些关于审计上的理论问题,这些,她事先已经有所准备了。然后,人事经理和她谈了一些薪酬福利方面的情况。人生的改变,往往在那一刹那间就决定了。这一份工作,让她的月薪酬达到原来的双倍以上。而且,主要工作是审计和财务咨询,正可以满足她出来打工提高自己的初衷。
这时候,她似乎才发现,原来找工作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找,只要你是对方想要找的那个人。正是对方需要人的时候,你恰巧出现了,这就好似是一种注定的缘份。
跳槽是要付出代价的。尽管她是在原来事务所所长同意的时间里离开,她还是没有拿到这第一个月的工资。为了节省路费,她直到春节前才回家。这是她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独自离家一个多月。这注定会成为她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月,飘泊,艰难,从落脚到寻找到下一份满意的工作。
有天晚上,她老公发短信告诉她,儿子的作业本上,老师打了两个五角星。在一个介绍家庭成员的作业中,儿子这样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个注册会计师,我的爸爸是一个工程师,我非常爱我的爸爸妈妈。”哪怕所有的辛苦付出,换来的只是这样一句话,她也觉得,值了。
春节前两天,她坐在回家的大巴车上,无数次设想与家人久别重逢的情形。儿子一定又长高了。他生来就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就是太瘦了,不知有没有长胖一点呢?车子快要驶进车站了,她远远地看到了儿子。儿子正站在车站前的一个走廊上,系着一条小围巾,穿着一件黄色的羽绒服,仰起头在四处看。她抬起手,拂拭脸上不断滚落的泪珠。
终于站在了老公和儿子的面前,她擦干脸上的眼泪,努力对儿子展颜而笑。回家了,住在家里的感觉,真好啊。家里刚装修好的新房不住,一个人跑出去租房子打工,世界上还有比她更傻的女人么?
懵懂中开始审计生涯
还记得离开家乡前,她在一个民企里工作,做与会计不太相关的办公室管理工作。辞职时,她对总经理说过,离开,只是想让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学有所用。她只是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平台,帮助她实现一个提高专业能力的愿望。因为,唯有专业才能让她自信,唯有专业才能让她找到踏实感。
这次,她又离开了,告别了这份仅仅干了一个月的工作。因为这里太安逸了,安逸不适合于她此刻的心态。她迫切地想要知道一个注册会计师在事务所究竟做什么,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找到方向感;她想要忙碌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她短暂忘却离家的孤独;她再一次地想到了学有所用这个词,现在,学有所用的机会,终于来了。
九点钟上班,她八点半来到了这个还不熟悉的办公室。人事经理和她打招呼,给她安排办公桌。热心的同事领来了她工作需要的文具。她坐了下来,看到桌上有一台小小的机器。她不好意思问同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笔记本电脑么?
一个很机灵的小姑娘和她说,你把电脑装包里收拾一下,我们今天和W经理一起出去审计。今天就审计了啊?好似,现在,除了在审计书中看到的理论外,她还对审计实务一点概念都没有呢。她把电脑装进电脑包里,有点手忙脚乱。
坐在公司的车上,开了大约半小时的路程,才到了审计现场。她们来了四个人,一个项目经理,一个刚出校门的助理,一个已工作两年的助理,还有一个一天审计都没做过的她。按照她们所的习惯做法,她第一天做审计,应该是交一些货币资金、费用类等简单的科目先入门的。可是,这一天,因为有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跟在里面,自然最简单的科目是要交给那孩子来做的。所以,项目负责人就对她说,小张做货币资金了,小王做往来,你就做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这四个科目吧。
其实,项目负责人的安排也没错啊,她毕竟是在企业工作过十来年,又通过了注会的考试,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要比那两个助理专业上更胜一筹的。所以,让她先做做长期资产科目,也算是考虑到了这个项目组的人员结构。可是,项目负责人也许不知道,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笔记本电脑,第一次使用EXCEL表格,第一次见到一套完整的外资企业的账。
她的部门经理后来对她说过一句话,多年来她一直记忆犹新。他说,在你刚走进这个事务所的大门时,你就没有见过一家完整的企业账。是的,他说的没错,此前,她只是一个出纳,没有记过账,没有做过报表。外资企业的账,更是见都没见过。做分录,记凭证,她只在考试中亲手做过。而考试,总是会把会计业务理想化,实务,却总是与理论有着一段距离的。
所以,这天上午,她彻底地晕了。当项目负责人和助理在那儿忙碌时,她看着不太会用的电脑发晕,看着那么多的电子表格发晕,看着那长长的程序表发晕,看着那厚厚的账本发晕。
一天的现场里,项目负责人都在忙着干他的科目,她直到下午,才慢慢进入角色,开始拿着上年底稿,照着往底稿里填数字。底稿里有很多公式和勾稽关系的,她不懂,稀里糊涂中可能破坏了一些固定的格式和公式,这时候的她,还意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的。
审计现场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晚上回到所里,部门经理问她:“今天第一天审计,感觉如何呀?”她想都不想地就答:“我好晕啊。”人家经理奇怪地说:“面试时你不是说你不晕车的吗?怎么第一天上班就晕了呢?”她解释道:“不是啊,是我做科目做晕了啊。今天项目负责人让我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四个科目。”经理笑了,说:“第一天就让做了四个科目啊,不简单呢。第一次做审计,最好还是先找一个科目,做透才好。”
那天晚上,她捧着上年的底稿,把那几个科目研究到半夜。会计和审计,两种不同的工作。长期资产在会计上如何核算,在审计中如何把握关键点,审计的师傅只能给她讲一个大体的思路,真正的过程需要她自己仔细来体会。
现场结束后的第二天早晨,经理问项目负责人,是否当天就开始下一个项目。项目负责人说,想再带她一起开始下一个项目。经理想了想说,这样吧,你把她留下,把上一个项目的底稿先整了,你重新带一个项目组去开始新项目吧。
业务上的同事几乎都出去了,只有几个后勤上的同事,她和她的经理留在了所里。经理在那复核底稿,她坐在桌前,开始整理她第一次参与的项目审计底稿。她仍然很懵懂,拿着上年的底稿,对照着完善计划底稿,补业务底稿的索引号,检查有无不勾稽。而她自己做的那几个底稿,被她做了改,改了又做,修正带贴了好多。她不知道别人在刚做审计时是怎样的,至少她认为自己,在实务动手能力上,是很欠缺的。所以,她明白,要想尽快地成为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她需要比别人更多的付出。
后来,她的经理对她说过,那天,把她留下来整理底稿,目的就是为了让她尽快地以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进入审计项目。因为,她已通过注会考试,最终是要成长为一个项目负责人的。
从2005年1月至今,六年多的时间过去,她早已成为一个项目负责人,带着团队完成了若干的审计项目。当她面对新入行的助理,她也常常会对他们说,静下心来,从头到尾整理一份年报审计的底稿,会有利于你尽快进入角色!
和她的现任领导闲谈中,她也笑说过第一天审计时的手足无措。她的所长和她说,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啊。而在当时,第一天审计时的她,却觉得,和别人相比,自己的基础更差,起点更低,所以,她必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