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那扇为你而开的门
这份工作陪伴了她近三年的光阴。三年,在人的一生中或许只是短短一瞬,却在她的人生中留下了一抹最难忘的记忆。这三年的时间,让她对审计不再懵懂无知。三年里,她遇到了很多的人,经历了很多的事。那些过往的经历,或悲或喜,或笑或泪,都已成 为她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审计第一天,她被要求做了四个科目的审计。在尚不知审计实务为何物的时候,她的执业生涯就此开始。这时,她已离家一月有余了。忙碌的工作,是不能化解那份对家的思恋的。她曾经为孩子获得三好生的奖励而流一晚的泪,发短信告诉所有的朋友;她会在回家的前一天满街找孩子喜欢的文具,只为想要补偿点什么。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句只言片语的问候,也足以让她欢欣一个晚上,让那份温暖充塞那间只有她一人的小小的出租屋。
正是审计最忙的时候,她跟在项目经理后面,应付了一个又一个的审计。她是那样的努力,又是那样的惶惑。她怕底稿被一遍遍地打回重改,怕师傅不留情面的批评,怕自己无法胜任审计的工作。她想起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第一次被老师要求上台诗朗诵。她好怕面对众人说话,好怕自己会在台上忘词,所以,她会为那台上短短的五分钟,付出若干个不眠的夜晚。这是一种同样的感觉,她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只为了在工作中能收获到那份久违的自信。在这个城市里,她没有家,唯有用工作充实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在一个项目中,即使她只是一个助理,她也尽量承担了更多的工作。
有时候,工作在她的眼中,也是富有乐趣的。只做过出纳的她,在短时间内看到了若干外资企业的账。每一张记账凭证的编制,每一张会计报表的生成,让她在书本中看到的会计知识得到了广阔的延伸。她喜欢坐在客户的办公室里,翻翻账簿,看看工作中的每一个流程。她喜欢把领导的话付诸于行动中——用自信来装点自己,即使你什么也不懂,你也要让别人认为你很懂。当然,你最终是要真正懂的。
有时候,工作也是让人郁闷的。与客户的沟通不会总是那样顺利,所里质控部门的要求有时也显得似乎不尽人情。有时候,师傅会郁闷地丢下满桌的底稿,钻到别处去抽烟。她捡起底稿,仔细看上面的复核意见,看不懂的时候反复去问质控部门的人。然后,默默地,尽力地做好她可以做到的。
忙碌中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试用期都快要到了。听师傅说,试用期满的时候,公司才会根据工作的表现,决定是否正式录用。她不知道她的表现如何。两个多月的工作,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总经理是外国人,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通过翻译的。师傅是严格的,常常在她犯错时毫不留情地批评,表扬是难得听到的。师傅说,这是因为对她的要求要比别的助理高的。人事经理对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温雅和气,她看不出对自己的工作有怎样的评价。听说有的事务所会在忙季用人,试用期满就结束,她会面临这样的处境么?
一天下午,她正在工作中,看到了一封邮件。邮件是公司的人事经理写来的。上面只有寥寥数语,却给她带来了一个不小的意外。邮件的大意是:你到公司里工作几个月以来,所有的努力与付出,大家有目共睹。总经理决定,给你的工资每月增加500元,表示鼓励。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成为公司的栋梁之材。
加薪,对她来说,并不是特别陌生。在她工作了十二年的那个国企里,加薪是根据某类文件,所有人都可以享有的一个权利。在她工作过的那个民企里,一年里老板也给她加过三次薪,那是希望她能更加长久地为这个企业服务。为什么这次一个增幅并不大的加薪让她如此意外呢?因为,她总以为自己的表现并不是那样尽如人意,工作近三个月,她觉得自己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学生。并且,她听她的师傅说过,这个外资单位工资制度严谨,都是年末统一加薪,很少有年度中间给员工主动的加薪。更何况,她这时还没有满试用期。也许在此刻,她才终于有了一种被这个城市接纳、被这个行业认同的感觉。
在一人飘泊的这个城市里,没有人可以为她庆祝。她只在回去的公交车上,发了两个短信,一个给师傅,一个给老公。师傅的回复是,其实是在他意料之中的,好好干,会有前途。老公的回答是:不简单,祝贺你,相信这是你努力的结果。
她所在的事务所业务单一,主要就是年报审计和财务咨询。那是非常专业的一种模式。审计结束后,试用期满了,她每月开始承担七八家客户的财务咨询。她不再是那个没有见过一家外资企业账的小会计了,她在尝试着,以一个真正专业人士的身份,深入到企业的流程,做一个企业需要的财务顾问。审计与咨询,以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企业作不同的服务。她眼中的审计重在全局,整体把握有无重大错报;而咨询则更加细致,从细节把握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审计中未能发现的问题,在咨询中可以发现。而咨询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通过审计中的一个分析性复核,一个测试,就能发现。大部分的审计,是为了满足外部部门的要求,而咨询,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一种服务。
一年的时间里,她尝试着做过了会计报表中所有科目的审计,在被师傅严厉批评后她也很快地掌握了现金流量表和外汇收支情况表的编制,曾经让她发怵的存货审计她也有了大体的印象了。一年的时间里,她担任了七八家客户的财务顾问,没想到协议到期时居然没有一个客户提出解约。一年的时间里,她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和她一样在外飘泊的打工者,在这个城市里,她终于有了自己的朋友。
一年前的她,面对电脑,面对账册懵懵懂懂;一年后的她,已经可以带着一个团队,和企业的高层、财务上的领导,作业务上的交流。中国的会计制度的完善、税收政策的制定,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那么在这个广阔的会税天空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前行者。起点如何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走好已经开始的每一步。
怀念那段飘泊的日子
至今,她仍怀念那段飘泊的日子。
当她出入在那个城市最高档的写字楼的时候,当她手捧咖啡坐在客户那里的时候,在别人的眼里,或许她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白领。可是有谁能知道,当她回到出租屋的时候,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白领。她只是一个飘泊在此的打工者,没有自己的家。平日里,她的生活重心就是工作,努力地工作。到了周末,她唯一的事情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家。
是的,想尽一切办法回家。为了让周末不用加班,她尽量在平日里多加班。领导和同事也都习惯了,她到了周五晚就会飞快地跑出办公室,赶赴回家的路。单位里五点下班,最晚一班车是五点二十,她下班后再奔去车站是来不及的。三年里,她从没有过提前一分钟下班,总是出了办公室,在路上匆匆买一个汉堡,然后打车跑到高速路口,等待过路的大巴车捎她回家。
她不知道,那时一个孤身女子,何来勇气,在每一个周末的夜晚,在高速路口一次次地等车。也许是因为,只有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城市里,才有一盏灯,是为她而点亮的。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城市里,有一个尚年幼的孩子,在等她回家。
运气好的时候,晚上九点到十点的样子,她就可以到家了。运气不好的时候,遇上的车不走高速,一直在国道上慢慢走,会走到凌晨才到家。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而她,能看到孩子熟睡的脸庞,便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那样的值得。
有一年春节,有个朋友问她,春节主要做了什么?她说,我做得最多的,是坐在床头,看着儿子熟睡的脸,怎么也看不够。
除了周末,她的一切重心便是工作。她常常在很晚加班回去,自己的那一点奢侈,就是炖一碗红枣汤,养一养吃腻了盒饭的胃。在那个城市里,她似乎也算是一个白领了,可是她从没舍得住过带空调的房间。冬天冷,还好说,多盖点被子就好。夏天了,那种热浪常常让人无处躲藏,有时候,她就到住处对面的超市里去转一转,清凉一下。这时候,她会看到,好多民工坐在里面,一边享受空调送来的凉风,一边在那儿欣赏大屏幕。
苦吗?是的,真苦。那时她最羡慕单位的那些有家的女同事,因为她们下班可以回家。而她只有在周末才能回家。后悔吗?若干年后的今天,当她坐在家里,回忆这段日子的时候,她都说,她从来没有为那段日子后悔过。
在那段日子里,她懂得了两个词,什么叫忍耐,什么叫坚强。她忍耐着独自一人打拼的茫然无依,忍耐着每日对孩子的思念,忍耐着一切可能要面对的。坚强,让从没一个人出过远门的她,学会了把眼泪都留在人后,在人前永远乐观。
在那段日子里,她学会了两个词,什么叫成长,什么叫提高。不回家的日子里,她的生活太单纯了,单纯得让她有大把的时间学习她想要学习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她没有理由不学会成长与提高。她写的咨询报告多次被集团评比为优秀报告,她的审计底稿在全国的各分公司得到传阅。即使和总经理语言不通,她也能读得出那种欣赏。这或许就是那三年里,留给她的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吧。
往往,人对自己的过去是习惯性地选择性失忆。她的习惯性失忆是,记住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快乐,尽量忘却所有的磨难与委屈。翻看过去的照片,那些过往的岁月会扑面而来,带给她一些或明或暗的回忆。一起吃年夜饭时的欢声笑语,在歌厅里放开自己的忘情,在遥远的天涯海角共同留下的记忆。人生的记忆都是片断的,又能有几种片断会在记忆中历久弥新?
时间流逝中,她似乎越来越相融于这个城市,越来越喜欢上这个城市。早上上班如果不赶时间,她喜欢步行上班,站在大运河的桥上,凝望运河公园里晨练的人们。中秋时,在她租住房子对面的超市里的鲜肉月饼,那鲜肉月饼刚出炉时的飘香,吸引了一群群排队的人。她更难忘的是八月金秋时节,那满城飘散的桂花香,丝丝沁人心脾的甜意。运河、月饼、桂花,对如今的她来说,似乎代表了另一种思念。那是属于那个她曾经生活过的城市的味道。在那里,留下了她工作过的足迹,记载了过往岁月里的荣辱悲欢。
她曾经设想过,当时的她,如果是个没有家的女人呢?她会如何选择走将来的道路?她常常和自己说,如果她别无牵挂,她会义无反顾地,让自己做那颗坚强的种子,在这个城市里生长扎根。可是,她毕竟只是个有所牵挂的女人。
2006年,是她人生中的又一个转折。这一年里,她的单位在她的家乡有了一个客户,她在客户那儿审计,拒绝了客户为她安排的住宿,每晚回家。她觉得,似乎她是回来了,又开始了以前的那种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的平淡而宁静的日子。这一年的夏天,一场小小的意外,让她一个月没有上班。每天在家里,看到刚上三年级的儿子,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她总要依在门口,一直看着儿子的背影消失。
想家了,真的想家了。家人和她说,这样的两地分居不是长久之计,总有一个人要牺牲一下自己来换取一家人的团聚。朋友和她说,你一个人在外面,吃得不好住得不好,如果哪天生了病,挣再多的钱也换不来健康的身体,你这又是何必呢?她自己对自己说,看到自己的老公每天围着家和孩子转,他们体会的是两种不一样的苦。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她这样努力于自己的前程,执著于自己的成长,是不是也是一种自私与不负责任呢?
人生难得两全其美,生活又总是给我们在出做不完的难题。如果出来工作就好似是上一个大学,那么这个大学也总会有毕业的一天吧?在不同的阶段,让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当自己尝试过所有的挑战,体会过所有的经历,她此刻最想扮演的,是那个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当你无法选择时,那么就做好你本色的那一个自己。有一天晚上,她发短信给她的老师说,请不要责怪我,我想当一个逃兵。钱对我如同浮云,我宁愿用一年少挣几万元的代价,换得天天看到孩子的笑脸。
其实,她付出的代价,何止是那区区的几万元收入?在也许可能展开的辉煌前,她选择了一种急流勇退。别人的惋惜与劝说都没有能够阻止她做出的决定。
她和孩子说,等着妈妈,妈妈就要回来天天陪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