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企业打工之二:存在的合理性
几年前曾在这里发过一个《在国有企业打工》的帖子,那是刚刚入职这家企业的时候。
前些年,还经常来论坛看帖回帖,饶有兴趣地学习财务各方面的知识。弹指一瞬间,就这么一瞬间,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三年期间,来论坛的次数越来越少,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本人的心思离工作越来越远了。
起初,还曾有一颗饱含激情和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心,也曾数次欲另谋职业。大家都明白的原因,随着对安逸生活的适应,热血也越流越慢,另起炉灶的心也日渐一日地淡了下来。
细想之下,这样也挺好。
迟到点,早退点,中间再干点私活。遇到事情还可以推诿,不必再象从前当做天大的任务。工作呢,最好不会做,这样就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因为在所有人看来,因为你会做,所以你应该做。
就象登山一样,需要中途停下来歇歇脚看看风景,工作生活也是一样。有了空余的时间,也就有了反思生活和读书的时间。小的时候,没钱读书,读书时,没时间读书,结婚生子忙于家事,没有精力读书。也只有这段时间,才能悠闲地去图书馆、买自己喜欢的书,晚上,倚在床头上细细地品味。
打着“养家”旗号的先生长年在外,孩子理所当然地归我全权负责,逃无可逃。生活的疲惫倒也令我乐得寻求一个安逸的所在,一方面可以贴补家用,还不至于和社会脱节,女人,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
放眼望去,单位的员工基本都是若干年的老员工,待遇并不高,却都很淡然。无论你怎么鄙视它,只要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细思之下,我本是一个小资的人,不需要更多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在国有企业打工之三:为吵架而读书
在国有企业打工之四:一亩三分地
端详着某部门送过来的一堆报销单,久违的职业素养又上来了。2000块所谓的招待费,翻了翻,足足有十几家餐饮的餐票。再看加班交通费,真是单位的好员工啊,无论周末、节假日还是半夜三更还奔波在工作的路途上。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做为会计人员,不恪守自己的职责,即便做了老好人,别人也是同样可以把你看轻了的。想了想,给同事留了一言:请将单据取回,详细备注事由原因,今后照此操作。
财务没有了监督的职能,事情就会好做很多,只要领导签字确认,会计的工作,数票据录凭证而已。
至于是不是事实,明眼人一看即知。但,谁又肯做这样的傻子?谁知道真正会断了谁的财路?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国企,垄断性的国企。那时,还年轻,不懂世事,在刚刚悟到池水的深浅时,我就辞职离开了它。在飘零若干年,经历过几家人际关系单纯、管理相对完善并与时俱进的公司后,我又回到了国企。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温暖的社会主义的大家庭,气氛一派祥和。可一旦涉及到具体问题,从起点回到起点,找不到事情的源头。
一位同事曾经感慨地说:原来国企是把搞关系做为第一位的啊!瞧这傻孩子!
冷眼看过去,不可言喻的奥妙,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做为分支机构,上上下下没有升职的机会,那就只有一个选择了——尽可能地为自己谋取利益。
要知道,在僵硬的薪酬体制下,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何况长工!
清朝帝王为表现对农业的重视,个人会亲自耕种三亩三分地,其实,做个样子而已。无非把别人家长势好的禾苗薅下来插到自己田里,收获的时候割上一镰刀。
领导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幸福的员工,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附加自留地,负责某个项目,哪怕跑个银行跑个税局,只要有出办公楼的机会。
苦心琢磨别人的心思,为蝇头小利忙忙碌碌,哪有经营好自己的能力?
看别人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如果我担负着养家的重任,是否还可以这样淡然?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如此如此。
在国有企业打工之五:加班
本文源自中国会计视野论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