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人物正文
 

向志鹏:赢在执行

来源:新理财   发布时间:2012-03-07  作者:滕琳   编辑:cljmy

阅读:914  打印   RSS 字号:||
“胜于筹,败于疏”,是向志鹏在财务战略管理方面始终奉行的理念。

2005年4月,时任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的向志鹏,由集团大股东推荐到下属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江淮动力担任财务总监一职,此时,向志鹏年仅30岁。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动力”)是一家有近7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主要从事中小型动力设备、农业装备与通用发电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远销全球,公司销售收入中有近50%的收入源自出口,因此,江淮动力又是一家国际化的企业。

用向志鹏的话说,这是一家“历经风雨,仍然生机勃勃的企业”。

30岁,正是富有朝气和梦想、敢想敢干的年龄,而这份激情在一家有着厚重文化沉淀的企业中,必然会产生些未知的化学反应。

“胜于筹,败于疏”

“胜于筹,败于疏”,是向志鹏在财务战略管理方面始终奉行的理念。“筹”即是对工作必须要有前瞻性,需经统一的布署、周密的安排,方能达到目标;“疏”是提醒自己在工作中不能忘记目标、失去方向,更不能顾此失彼。

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明确向农业高端装备升级和实施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作为重要战略主导者,向志鹏主持制订了江淮动力“五年发展规划”。“无论多好的战略都必须要落地,形成具有逻辑关系有实施步骤和方案,实现战略执行的常态化、日常化。”向志鹏如是说。

为尽快实现产业的延伸,实现弯道超车,2011年6月,江淮动力(6.63,0.06,0.91%)与韩国东洋正式前述战略合作协议,从而为进入国家鼓励的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高端装备领域迈出第一步,在合作过程中,向志鹏主导可行性研究、财务预测风险评估、合作方式等重要工作。他相信,借助东洋成熟的技术和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必将为江淮动力培育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多元化发展发展战略指导下,公司一直在寻找风险较低、盈利较强、现金流比较稳定的产业作为拓展的方向。为此,向志鹏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详尽的市场分析与调查,全面参与尽职调查资产评估,并进行了多轮马拉松式的谈判。2011年7月,江淮动力一次性出资5.49亿投股并购西藏最大的矿业公司“中凯矿业”60%的股权,宣告公司正式向矿产领域进军,这是公司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公司的跨跃式发展了奠定基础。

资金“运作”

2011年,在宏观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向志鹏果断地实施了资金管理模式创新、整合资金资源、拓展融资平台等一系列“动作”,包括:出售公司非核心业务资产,增加现金储备,降低资产负债率。在此策略下,减持了迪马股份已上市流通的股票,出售了地产业务板块的股权,为公司带可观利润的同时,更带来了大量的现金储备;启动权益性融资工作,即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配股融资。在向志鹏的带领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公司于2011年初成功配股融资6.5亿元,“发行8亿元短期融资券”工作也已通过银行业协会初步审核;公司与多家银行建立了通畅的融资渠道,实现与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合作,争取中长期优惠政策性贷款,为公司的后续资本运作开辟了新融资渠道,在国家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紧缩的情况下,公司银行贷款全部是基准利率,为公司节约了可观的融资成本;在向志鹏的主导下,公司建立起资金垂直管理体系,统一资金计划、账户集中管理、统一授信和融资,积极创新结算业务,大力推广电子资金支付,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创新资金信息管理系统;自人民币汇改以后人民币大幅升值,向志鹏通过对人民币走势的预判,进行了套期保值,为公司减少损失1000多万元;受大环境影响,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大大增加,为此,江淮动力成立了应收账款管理小组,向志鹏亲自任组长,通过推行应收账款的一系列事前控制、事中跟踪、事后考核管理办法,使公司的应账款管理日渐常态化、规范化。2011年,在公司销售收入年增长了约7%的情况下,应收账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了20%左右,公司的销售质量和效益质量都得到了检验,营运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成本突围

2011年,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是“成本大战”的一年。

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人民币不断升值的“三重压力”下,江淮动力2011年仅人工成本一项就增加了2000万元以上,要消化如此大的人工成本上涨影响,公司只有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控制成本与费用

为了加大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向志鹏带领公司将所有生产采购物资按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与控制,保证采购及时性的同时,狠抓采购成本的合理性,通过一年的努力与控制,公司的采购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并未出现大幅上升,产品的毛利率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向志鹏严把费用控制关,通过预算管理来加强对费用的控制与考核,要求所有的费用必须有预算且有合理的开支理由,方能支出。通过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公司2011年度在实现了销售收入增长,毛利率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实现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公司财务费用在国家利率多次上调的情况下,扣除汇兑损失后出现了近10年首次负数,这充分说明了公司在资金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相当成功,实现了管理质的飞跃。

更多关于 向志鹏 CFO 的新闻 关于 向志鹏 CFO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