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杂七杂八
最近连续参加了AA两个Salon,听了一个讲座,听圈子中顶峰的人交流,受益非浅。
2月初是直线经理人面试技巧的沙龙
嘉宾一是500强公司财务线业务主管,嘉宾二是香港上市公司CFO。很多谈话有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Q:如何看待一个经常跳槽的人,如何看待一个在一份工作做5年甚至更久的面试者.
嘉宾一:"经常跳槽会通常被认为此人太浮躁,一份工作做很久会被认为不思进取。但是如果面试者的回答能让我觉得他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话,我会认为他是一个慎重认真的人。"
我的思绪:在AONE,我呆了整整7年,从24周岁到31周岁,事实上我25岁时就已经有了CPA的证书。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我能一直呆在AONE,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也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因为直到2012年之前,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真的思考过问题,包括家庭,工作,个人兴趣,历史的,人文的,小我的,社会的。很多时候,我都是随心所欲,凭直觉来做事的。从有些方面来讲,存在即是合理,当然,留下来的理由不可能是单独的,个体的,纯粹的,它一定是复杂的,综合的,自然的。
3月份的沙龙是关于税务与人生的话题
嘉宾一是四大事务所合伙人,嘉宾二是行业龙头民营企业的税务CFO。核心的问题是筹划,筹划税务,筹划时间,筹划职业,筹划人生......之前因为会计总是需要跑税务部门,一度让我非常抵触。记得我11年面试一家公司销售线管理会计时,财务经理问我:财务部哪个功能是你最有兴趣的?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不做税务,其他都可以”。一年后的现在,我已经不排斥与税务局打交道了,中国形形色色的税务条例下,如果你领导一个正规的公司财务,首先的出发点是:不屑于不法。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做到这一点,有一天,我能够以强大的内心从容地专业地积极地与税务局打交道,毕竟,死亡与税,是谁也躲不掉的话题。
关于区分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
30岁-35岁前,正确地做事,但这个事即目标不一定正确的情况下,即使过程无差错,最终产生的后果可能就是不正确的。比如你的老板要求,部分收取现金不需要发票的收入,以帐外帐的形式逃税。你正确地按老板的要求办完了。但这件事本身是不合法的,最坏的外在后果是来自税务部门的罚款。而30-35岁之后,我们做正确的事,即劝告老板,违法是有成本与风险的,今天没有被查到,不代表明天不会被查到。别人没有被查到,也不代表你不会被查到。小企业的违规成本低,但一个大型中型企业,除了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之外,还有一系列地社会责任,需要全面的来考虑问题。今天的一个小疏忽,可能就是今后祸患的种子。把目光放远十年,二十年吧。
本文来自中国会计视野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有删减,原文请看http://bbs.esnai.com/thread-47901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