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王铁铭、郑茂林过度包装难逃罚单
前有平安证券的陈新军、刘哲,今有安信证券的王铁铭、郑茂林,保荐人在新股发行中过度包装、只荐不保的问题,一直备受投资者诟病。华锐风电上市首年业绩暴降七成,保荐人王铁铭、郑茂林难逃罚单。对于安信证券而言,华锐风电并不是个例,其2011年保荐项目中就有四单变脸、近九成破发,这给那些不靠谱的保荐人敲响了警钟。
华锐风电被过度包装净利暴降七成
2011年两市熊股之一华锐风电的保荐机构安信证券很会讲故事。
去年1月13日华锐风电上市,作为其主承销商,安信证券着重对公司“高成长性”进行了说明。在路演过程中,保荐人王铁铭、郑茂林两人打出了“高成长”这张牌。在研究报告中预测公司2010年至2012年每股收益分别是2.82元、3.81元、4.92元,报告认为估值区间中值为101元/股。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的业绩数字显示,2008年-2010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96%、200%和50%。这些数据似乎都在证明着公司的高成长,华锐风电也因此得到了每股90元的发行价格,成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最高价IPO.
但在上市首日,华锐风电便宣告破发,这也使得众多参与“打新”的投资者深陷其中。
从股价上看,华锐风电只在上市首日创出最高价88.8元后,便一路掉头向下,昨日该股收报32.90元,按复权价计算,较发行价仍下跌63.33%。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跌幅,究其背后原因,保荐机构对公司过度包装、导致实际价值与价格背离脱不了关系,而询价机构虚高的申购价格也难以摆脱为新股高价格抬轿的嫌疑。
之后,华锐风电又发生了调试风机触电事故。前不久,公司还因为机器故障出现多人死亡的事件。一连串的事件也严重影响到了公司的经营状况。2011年华锐风电的业绩下滑速度非常之快,该公司2011年其实现净利润7.76亿元,同比下降73%;营业收入为104.4亿元,同比下滑48.7%。
尽管华锐风电的解释是,“2011年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减少,毛利率有所下滑;同时项目审批延缓以及宏观经济带来的周期性波动,使得部分项目建设延期,导致销量和净利润减少。”,但是,华锐风电2011年的业绩与安信证券当初的信誓旦旦南辕北辙,安信证券无疑成为了鼓吹资本神话的“黑手”。
业绩下滑越红线王铁铭、郑茂林将吃罚单
上市公司业绩如何,保荐人最清楚,新股上市不久业绩就变脸,保荐机构和保荐人难辞其咎。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72条规定,发行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国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
华锐风电2011年公布的年度净利润的降幅超过50%,那么华锐风电的上市保荐代表人,即安信证券的王铁铭和郑茂林将会受到中国证监会的处罚。
有投资者认为,华锐风电上市即宣告业绩变脸,且在招股材料中风险提示不详,是对广大投资者的极度不负责任。另外,上市公司或拟发行人的保荐工作出现了问题,监管部门的“矛头”一般都指向了保荐人。就像基金“老鼠仓”基本上被认定为“个人问题”一样,在保荐人受到处罚的同时,保荐机构却安然无恙,这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即使是保荐人受罚,但像胜景山河的两位保荐人,就算被撤销了资格,但其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却无法“撤销”。
保荐项目四单变脸近九成破发
对于安信证券而言,华锐风电并不是个例。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安信证券累计承销9单股票首发项目,按保荐的股票上市日期分别为:海立美达、与中德证券联席保荐的华锐风电、上海绿新、雷柏科技、华鼎锦纶、金力泰、文峰股份、天玑科技。
投资者揪心的是,其保荐的9家公司中,海立美达、华锐风电、雷柏科技以及金力泰4家公司上市首年业绩出现“变脸”。
同时,安信证券保荐项目也纷纷破发。截至2012年4月17日,2011年由其保荐的9家公司中,除了天玑科技免遭破发,其余8家公司的股价处于破发状态,破发率高达88.88%。其中,破发程度最严重的,是被安信投行人士奉为“得意之作”的华锐风电,上市至今,股价已较发行价跌掉了63.33%。
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投行新股定价能力评价分析报告》称,安信证券保荐公司的破发水平,成为了2011年破发家数最多、破发率最高的券商。
如果把时间拉长,2007年-2010年四年里,安信证券合计保荐主承销15只新股。2007年1只、2008年2只、2009年1只、2010年11只。这其中,有高价发行的创业板公司国民技术(87.5元)、华策影视(68元),还有股票面值0.1元而发行价7.13元、屡屡出现重大问题的紫金矿业。由安信证券保荐的南都电源、人人乐等小股票,从2010年发行迄今,复权股价仍“破发”。
“投行忽悠,加上基金公司和各类询价机构的紧密配合,哄抬价格,新股发行价很容易出现‘三高’现象。而‘三高’也是新股屡屡破发的根源。”深圳一位分析师告诉投资快报记者。
利益作祟处罚过轻是主因
虽然证监会有相关处罚规定,但为什么还有很多公司上市后业绩立马变脸?为什么仍有很多保荐机构及保代在IPO过程中不尽责?分析认为,这主要与两点相关,一是保荐业务带来的高收益,另一个则是因为监管层处罚太轻所致。
保荐人的高收入可谓众所周知,这是一个非常风光的职业。就保荐机构而言,其在保荐项目中,能拿到不菲的保荐和承销费用。
根据资讯,仅在IPO一项上,2011年投行们拿到的保荐承销收入就多达123亿元,占今年上市新股全年募集资金额的5%。每推荐一家公司成功上市,投行拿到的保荐和承销收入就有4600多万元。就承销收入占营收比例来看,目前部分公司的承销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或者更多。
在高额承销收入的诱惑下,保荐人很难保持中立,从而就会出现荐而不保的现象,也会出现公司上市后业绩即变脸的现象。
就第二个原因而言,保荐人IPO过程中不尽责现象之所以会屡教不改,与证监会的处罚太轻有关。
根据证监会网站的保荐监管信息统计,自2004年以来,证监会共对保荐机构和保代开出过56张罚单,但是其处罚措施却明显偏轻。大多数是“谈话提醒”、“出具警示函”等,这类不痛不痒的处罚措施占比达到73%。
由此看来,高利益作祟和过低的违规成本是目前保荐人只荐不保、公司上市前粉饰业绩上市后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
安信证券只荐不保暴赚4亿承销费
与一级市场的暴利相比,二级市场上券商也不甘人后。
2011年,安信证券成功保荐了9家公司的IPO,揽入承销收入3.98亿元,在56家券商中排第9名。值得注意的是,其保荐的华锐风电成为2011年的超募王,超募60亿元,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安信证券的两位保荐人王铁铭、郑茂林的“功劳”。
“一般来说,上司公司超募越多,券商拿到的承销费也越多。”业内投行人士告诉投资快报记者。
“市场好时,券商能够卖个好价钱,赚取的保荐承销费也多,市场不好时,企业希望尽快发,即使给多点承销费也愿意。”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市场越差,券商的议价能力越高。”
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保荐承销费率仅为4.76%,而2011年的保荐承销费率暴涨至6.15%,同比上涨29.2%。
2011年下半年,大盘进入了下降通道,最低下挫至2132点,市场环境每况愈下,不过,承销费率却比上半年高出12%。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14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承销费率为5.81%,下半年142家的平均承销费率为6.50%,下半年中,第三季度73家的平均承销费率为6.59%,第四季度69家的平均承销费率为6.4%,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保荐人频频跳槽安信证券6保荐人离职
去年以来,上市公司最直接的监督人保荐人出现了一轮换岗潮。
投资快报记者发现,在上市首年业绩骤降的公司中,诸多保荐人在持续督导期内“大逃亡”。其中,华锐风电于2011年1月13日上市,当年8月,其首发保荐人郑茂林就火速离职。
除了郑茂林外,安信证券多位保代离职在业界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据悉,2011年,安信证券投行有郑茂林、管建、姚小平、郭青岳、宇尔斌和陈亚辉6位保代离职,成为去年保代流失最严重的券商之一。
数据显示,国内保荐人跳槽频率今年以来正在加快。统计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2011年,至少有230家上市公司发布更换保代的公告,比2010年的104家翻了一倍有余。
对于保荐人的跳槽潮,有投行人士分析,保荐人在将项目运作上市拿到佣金后,短时间跳槽的现象已是越来越普遍。有的保代不认真做项目,却热衷于频频“跳槽”,以从中获取不菲的“签字费”收入。
此外,虽然郑茂林已经从安信证券离职,不再担任华锐风电的保荐人,但是因为华锐风电全年营业利润下滑50%以上,郑茂林仍有可能受到证监会处罚。因为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是原保荐代表人在具体负责保荐工作期间未勤勉尽责的,其责任不因保荐代表人的更换而免除或者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