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投证券一共保荐8家公司IPO,其中4家上市后业绩变脸。
2011年证监会共对15位保代采取了警示措施,中投证券就占了4名。
最高的发行价、上市后的最差表现、业绩变脸、虚假认证均让中“投露了大脸”。
新股上市后业绩大变脸,保代及保荐机构均要进行处罚。
中投证券保荐的公司一半变脸
多名保代被证监会予以警示
在原南方证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投证券,保荐的公司“变脸”频现,让人不敢恭维。去年保荐8家公司竟有一半公司业绩变脸,同时多名保代被证监会予以警示,这样的情况或是“空前绝后”了。
保荐8家公司4家业绩变脸
作为汇金旗下的建银投资公司100%持有的券商,在整合原南方证券旗下74家营业部和投行业务基础上成立的中投证券,经过6年的发展,各项业务仍不尽如人意。其中,保荐业务变脸频现,更是让人不敢恭维。
据统计,2011年中投证券一共保荐了亚玛顿、宁波建工、旗滨集团、美晨科技、亿通科技、长海股份、华峰超纤、先锋新材等8家公司IPO。
然而,这8家公司中,竟然有一半在上市当年业绩即出现“变脸”。根据8家公司披露的2011年年报或业绩快报,旗滨集团、美晨科技、亿通科技和华峰超纤四家公司2011年业绩“变脸”,净利润平均下降幅度达23.73%。
四家“变脸”公司中,去年6月29日上市美晨科技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实现主营收入5.22亿元,同比减少9.79%;净利润0.5亿元,同比下降38.02%。此外,公司还预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40.82%-47.16%。
不论是公司的2011年年报还是2012年的一季报,美晨科技的业绩表现与保荐人代表葛绍政及尤凌燕在保荐中说的“发行人致力于以先进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应用技术为客户提供适应各种复杂工业环境要求的减震和流体系统解决方案,是一家高速成长中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相差甚远。
与美晨科技“同病相怜”的旗滨集团,虽然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35亿元,同比增长6.87%;但实现净利润仅2.08亿元,同比下降36.57%。与保荐代表人贾佑龙及郑佑长宣称的“公司在漳州玻璃生产基地完成两条生产线将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利润来源”背道而驰。
由范翔辉、李亮任保荐代表人的亿通科技,业绩快报显示,2011年公司预计2011年度实现净利润2614.14万元,同比减少21.08%,虽然不算很离谱。不过公司201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12年1-3月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43.02%-67.08%。”不得不让人担心其会走上象美晨科技等业绩出现大幅下滑之路。
根据业绩快报,2011年华峰超纤实现净利润8032.61万元,较上年减少1.18%,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公司预计2012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15%-45%,却是值得引起大家的“警惕”。资料显示,华峰超纤保荐代表人为王军和渠亮。
多名保代被证监会予以警示
投资快报记者从证监会官方网站了解到,2011年证监会共对15位保荐代表人采取了监管谈话或予以警示的措施。其中,中投证券就占了4名,分别是李光增、赵渊、冒友华和王韬。
证监会网站的保荐监管信用公示显示,2011年6月27日,证监会对中投证券保荐代表人李光增、赵渊出具警示函。该警示函指出,李光增、赵渊在保荐宁波建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过程中,存在对发行人控股股东的子公司涉及诉讼事项核查不充分的问题。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保荐人或证券服务机构制作或者出具的文件不符合要求,擅自改动已提交的文件,或者拒绝答复中国证监会审核中提出的相关问题的,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员采取监管谈话、责令改正等监管措施,记入诚信档案并公布;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警告。
据中投证券有关人士介绍,李光增为中投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是一名资深的保荐代表人,在宁波建工之前,曾参与了鲁抗医药配股、伊力特IPO、恒丰纸业定向增发等工作。其伙伴赵渊亦是中投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也是去年上市的先锋新材的保荐代表人。
而在此之前的6月14日,证监会就对中投资证券保荐代表人冒友华和王韬出具了警示函。证监会称,经查,冒友华和王韬两人,在保荐海普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中,对发行人取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证等事项的尽职调查没有勤勉尽责。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保荐业务负责人和内核负责人违反该办法,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地履行相关义务的,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并对其采取监管谈话、重点关注、责令进行业务学习、出具警示函、责令公开说明、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监管措施;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据了解,冒友华2006年底注册为保代,现任中投证券上海分公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另一名保代王韬现年39岁,2008年4月份注册为保代,现任中投证券投行部董事。两人在从业期间,除了负责海普瑞的IPO项目外,还负责浙江九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IPO,但该项目未被证监会核准。
“成名”之作海普瑞
据统计,中投证券于2005年9月28日在深圳注册成立以来,独自保荐IPO的公司为20家,还与中金公司及申银万国证券一起保荐了光大银行。共获得承销与保荐费约10.47亿元。
如果要在中投证券独家保荐或合作保荐的项目中,选出一家最为大家所“熟悉”的,那肯定是海普瑞了。资料显示,以猪小肠为原料生产肝素钠的海普瑞,原本计划募资不超过9亿元,但实际募集资金59亿元,超募50亿元,创下超募金额之最,而其最终以148元/股第一高价发行,也都博尽了市场的眼球,中投证券和两名保代也一度风光无两。
2010年5月6日,海普瑞在“热捧”声中登陆中小板,以166元的价格开盘,上市第二天还一度创下188.88元的历史最高价,成为当时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166也好,188也好,这些吉利的数字,并没有给海普瑞带来好运。就在上市第二天,即被揭示“唯一通过FDA认证”是虚假陈述;第三天,海普瑞股价跌停、“破发”。从此以后,股价便一发不可收,一路下滑,数百亿财富灰飞烟灭。按最新收盘价50.92元(复权价)计算,相较于148元发行价下跌65.59%。成为2010年上市的次新股中,表现最差的一只股票。
不但如此,海普瑞的业绩同样也是大幅下滑。海普瑞财报显示,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4.95亿元,同比下降35.26%;净利润6.22亿元,同比下降48.56%;而2011年上净利润同比下降仅39.51%。
就在海普瑞产品量价齐跌的2011年,其竞争对手千红制药、常山药业却双双报喜。常山药业201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上升17.62;千红制药也预计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在0至20%之间。
尽管海普瑞股价及业绩的大幅下滑,至今还没有让中投证券的两名保荐代表人冒友华和王韬受到丝毫的应有“遣责”。但是,冒友华和王韬“对发行人取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证等事项的尽职调查没有勤勉尽责。”2011年被证监会出具了警示函。
业内人士呼吁保代保荐机构一起罚
“翻脸比翻书还快”,今年上市的新股对这句俗语进行了很好的诠释。3月16日挂牌上市的茂硕电源在上市后7个交易日,就发布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减公告,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0%-30%。
不仅是茂硕电源出现了如此快速的业绩变脸,今年1月10日上市的温州宏丰在3月30日预告一季度业绩将下滑70%-90%,1月6日上市的利君股份在3月30日预告一季度业绩将下降25%-35%。
个股如此快速的业绩“变脸”,保荐机构难辞其咎。“为了符合上市条件,获得投资者的认同,企业上市时必然会经过包装。但上市后业绩下滑速度如此之快,不能不怀疑这些上市公司发行材料的水分非常大。”券商分析师如是说。
然而,根据中国证监会2009年发布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72条规定(简称“72”条),在持续督导期间,发行人公开发行证券并在主板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的,证监会将对保代采取3到12个月内不受理保荐材料或撤销保代资格的惩罚措施。惩罚针对的仅是保代,对于券商本身,并没有任何处罚措施。
有投行人士在接受投资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券商项目团队承接一家拟上市公司IPO时,必须要先过公司决策委员会,对拟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控制评估。从整个业务流程看,出现这样一上市业绩就迅速变脸的情况,券商是需承担较大责任的,而非保代个人之过。”
A股新一轮新股发行改革意见征求日前结束,监管欲加强新股发行中的保代责任,然而,市场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于问题IPO只罚保代而不惩罚保荐机构,造成了保荐机构屡次犯规制造问题IPO的现象。呼吁监管机构在次新股业绩出现大幅变脸后,保代及保荐机构均要进行处罚,以此来减少甚至于杜绝上市公司挂牌后业绩即“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