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发布时间:2013-08-16
你在日本相机巨头工作了三十年,促进了其欧洲业务的增长,作为回报,你被晋升为公司总裁,成为担任此职位的第一位非日本国民。你是在愚人节那天开始出任总裁的,那似乎不是一个好兆头。
当你正在熟悉新职位的环境时,一份不起眼的日本杂志《Facta》刊发了一篇文章,文章提出指控说,奥林巴斯公司在一些“微不足道”的业务上花费了近10 亿美元,然后又在下一年度将其作为成本核销。该杂志还对奥林巴斯“离奇收购”一家英国公司提出质疑,因为奥林巴斯的收购价格远超过对方的市值,其中包括了7 亿美元的无法说明的顾问费。
但是,当你问及这些问题时,你的首席执行官漠视你的问题,其他资深同事也一样。你觉得可疑,遂决定开始文件线索追踪,并正式致信给公司的合规官。
随着你追踪的深入,你的董事会新同事们变得紧张起来。此时《Facta》又刊出了第二篇文章,提及“反社会力量”,即有组织犯罪的委婉说法。但是,奥林巴斯的股东刻意回避此事,其他日本媒体也是如此。
你开始害怕“出意外”,你怀疑被人跟踪。如果你不在了,也就不会有正式调查的机会。由于缺乏确凿证据,并且担负着受托责任(不得无故损害公司利益),但又不能忽视潜在的犯罪活动,你开始将你的通信抄送给审计师——不仅是在日本的,还包括他们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同事,以及该审计师事务所的全球主席。
这听起来可能像一部虚构的惊险电影的开头,但它却是奥林巴斯前任首席执行官Michael Woodford 的真实故事。他在2011 年举报了奥林巴斯的不法行为,奥林巴斯最终承认通过虚假交易和会计欺诈隐藏了近15 亿美元的损失。
Michael Woodford 已经将他的故事写进他的新书《曝光:奥林巴斯丑闻内幕》(Exposure: Inside the Olympus Scandal)。该书节奏明快,可读性强,详细介绍了他的怀疑如何日益加深。他怀疑奥林巴斯有严重的问题,他如何进行调查,公司如何试图安抚他,在2011 年9 月任命他为首席执行官和总裁,两周之后又毫不客气地将他解雇。该书还描述了他最终成功地揭露了事实真相,尽管奥林巴斯对他采取了法律行动,他本人还承担了巨额的差旅及法律费用。Woodford 在他的伦敦家中,接受了《财会前沿》的采访,采访中他谈到了该事件涉及的会计师和财会专业人士,对他们的评价有好有坏。他表示,在还原会计操纵和交易真相过程中,他曾与三名在英国的会计师密切合作。
“他们对我的帮助很大。当我觉得需要将发生的事情正式记录下来并提供证据时,他们帮助梳理我的沟通架构。他们的作用非常重要,确保了我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具体,让对方没有含糊其辞的余地。”
Woodford 没有提及那三位会计师的名字,只说他们是奥林巴斯的员工。“他们有很高的职业操守、非常正直、非常敬业、热爱公司。”他表示。
“无故的敌对”
但是,他对那些负有董事会责任的人却严厉批评。在本书中,Woodford 回忆了他被解职时,与川又洋伸(Hironobu Kawamata)交锋的一幕,川又洋伸当时是奥林巴斯的董事、高管,相当于首席财务官。川又洋伸要求Woodford 交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并命令他离开他的公寓。“令我震惊的是,在我被解职后的几分钟内,他变得如此无缘无故的敌对。”Woodford 表示。
菊川刚(Tsuyoshi Kikukawa)是Woodford之前的奥林巴斯总裁。Woodford 被解职后,他再次出任总裁并兼任首席执行官。除了担任总裁达10 年之久,菊川刚还曾担任过财务部门负责人。菊川刚后来承认提交了虚假的财务报告,在此文付梓印刷时,他和其他两名高管正面临长达10 年的徒刑。
2012 年2 月,川又洋伸和奥林巴斯的其他董事集体辞职;川又洋伸本人没有被牵扯进刑事诉讼。
Woodford 指出,在日本,担任财务高管职位的人员缺乏正规会计培训的现象并不少见,因为管理人员往往会在各个部门间轮岗。
随着Woodford 疑虑的增加,他将他发给奥林巴斯董事会的信函抄送给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全球合伙人,此举让他既能够将当时尚未证实的疑虑与外界分享,同时又避免了越界公开这些疑虑、导致违反受托责任。这种透明度还给Woodford 带来了一些安慰,因为他当时觉得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但他补充道:“我现在仍然想不通,这么离奇、金额这么大的交易,审计师怎么就没发现其欺诈的本质呢。”
2009 年,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离开以后,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接手了奥林巴斯的审计工作。毕马威的全球主席Michael Andrew 在2011 年11 月谈到了奥林巴斯的丑闻,他表示:“我们是因为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而被奥林巴斯解约的,很明显存在着欺诈行为,而且不少人肯定是串通一气的。”但Woodford 在他的著作中评论道,既然已经和奥林巴斯解约,为什么毕马威不对此事做更久、更彻底的揭露呢?其次,如果毕马威对此事如此关注,它为何在2009 年对奥林巴斯的账目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呢?
Woodford 还提出质疑,毕马威在和安永进行工作交接的时候,为何未提及此事呢?他表示:“我很惊讶,奥林巴斯这些如此不寻常的交易行为,居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警惕。”
安永拒绝就其对奥林巴斯的审计工作向《财会前沿》发表评论。
自从Woodford2011 年11 月从奥林巴斯正式辞职后,他已经放弃了再次执掌奥林巴斯的打算,尽管奥林巴斯已经换了一批新的董事成员。因为对他的不公平解雇和歧视,他获得了1000 万英镑的解聘费。随后他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谈论从此丑闻中应当吸取的教训,尤其是在公司治理方面。
他表示:“许多读者可能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我相信,应该实行审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他还补充说,他认为轮换期限定在7 到10 年为好。“作为正常人,如果你知道你做的工作,将来还会有别人来查看,那么你就会谨慎得多。”对于审计师推销咨询服务,他也表示担忧。“我知道这样说会引发巨大争议,但问题是,现在世界上欺诈丑闻一桩接着一桩出现。”
他指出,同西方国家公司相比,日本公司花在审计上面的开销,只有西方公司的一半,而且日本的一些很大的公司常常使用很小的审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审计,这绝对是个“危险信号”。他还补充道:“资本主义机制正常运转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有强大的、有力的外部审计。”
Woodford 还强调了独立举报机制的重要性,必须要保证举报人不受任何威胁,使其能够放心及时地提出各种担忧和疑虑。
Woodford 指出,虽然他现在成为了有名的举报人,事实上,他不是真正向《Facta》举报丑闻的人。他在他的书中描述了他在东京的一间公寓里同那位匿名的举报者,喝着札幌啤酒、吃着Ritz 饼干,详谈奥林巴斯的丑闻。“他/她才是这件事情真正的英雄。因为我有外国护照,出了事我跑的掉。”
媒体的力量
Woodford 这本著作凸显的亮点是,在奥林巴斯丑闻曝光事件当中,唯一有效的机制是媒体。公司治理程序、审计师、监管机构、执法部门和股东都失效了。
Woodford 对《Facta》盛赞有加,但对日本其他媒体则颇有微词。由于对抗的是日本的巨头公司,其他日本媒体开始对此事置之不理,直到Woodford 把事情捅到西方媒体。原来在他被解职的第二天,他打电话给《金融时报》一位驻东京的记者,给这位记者提供了一辈子难求的惊天猛料。他表示,《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及汤逊路透为揭露该丑闻投入了大量资源,并积极跟踪报道,值得赞许。
Woodford 认为,应该加大对白领犯罪的惩罚力度,这样才能抑制商业欺诈的发生。“公司高管应该被判刑,而不是公司交罚款就了事。白领犯罪和其他犯罪行为一样,同样会伤害很多受害者。”
很显然,Woodford 热爱且尊重日本这个国家。他谨将《曝光:奥林巴斯丑闻内幕》一书献给他的“三剑客”成员:Koji Miyata(前奥利巴斯医疗事业部总监)、发言人兼翻译Waku Miller。这两人在丑闻事件中给了他巨大的支持。
但是他也表示:“日本的企业有很令人担忧的一面。这也是我对日本企业前途表示怀疑的原因。”他担忧的方面包括其顺从文化、“奴从意识”,其独特的所有制结构,比如交叉持股制度 —— 很多日本大公司都相互持有对方股份。他说:“我认为,在日本,可能还有其他的类似奥林巴斯的公司存在。”
日本之外,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又如何呢?他表示:“现在的情况还不容我们放松或自满。”
他表示,他并不是找不到好职位,但是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谈论和撰写他以前的工作经历及当中反映的问题,不仅仅是公司治理问题,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比如“道德资本主义”理念等。
当然,他所言不虚,《曝光:奥林巴斯丑闻内幕》就是他的最新力作,他表示写这本书真是要了他的命。“该书未经粉饰,我在书中提到了很多人,使用了他们的真名。有三批律师审阅过该书。
“我认为很多商界人士会对该书感兴趣,尤其是财会领域人士——财会人士每天西装革履的去上班,发发电子邮件,开开会,做做Excel 电子表格,突然有一天发现,像惊险小说情节一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Michael Woodford MBE
在利物浦长大,加入奥林巴斯后从销售员做起,一路升职,担任过奥林巴斯在英国、欧洲乃至全球业务的负责人。在2011 年4 月,他被任命为奥林巴斯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是在日本巨头公司中从小职员一路做到CEO 的第一位西方人。由于他大胆揭露丑闻的壮举(如在《曝光:奥林巴斯丑闻内幕》书中描述),他被《星期日泰晤士报》、《独立报》及《太阳报》评为2011 年度企业家,还获得了《金融时报》Mittal Arcelor 业务新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