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那一天,我主动走上了内部审计之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酸甜苦辣,已化入内心深处,心中的疑惑,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我用心感悟。在路上,只为那些期盼的眼神。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我只想温暖那些我接触过的人。
2004至2012年7月,我一直走在外审的路上,其中的辛酸苦辣,自不待言。2012年8月,一个偶然的相遇,我在路上稍作停留,往右一拐,走上了内审之路,开始了一段陌生旅程。头衔从一名小所的普通注册会计师,换成了区域集团内部审计部部长。正如前面我改编的“在路上”这首歌的歌词一样:“我想在内审的路上用心感悟,用生命去远行,为自尊的生存、自我的证明,也想尽力温暖我的审计当事人”。
2013年1月,我开始对集团总部下属一家旅游集团进行经营业绩审计。期间我研读了2本和旅游企业有关的经营管理方面之书籍,一边审计,一边看,一边看,一边思考。审计期间我比较全面掌握了这家旅游集团的业务流程。本次审计,我基本做到了结合企业的经营流程进行内部审计,初步打破了以往内部审计人员仅审阅财务数据的以查错防弊为主的惯性套路,审计手段有所创新,这也充分体现在了审计报告中的管理建议上。
“被审计单位若按照审计建议整改,其内部控制水平会更上一层楼”,这是集团审计总监对我审计报告的评价。本次审计实践,为我以后起草旅**业内部审计指南打下了实践基础。
2月,我开始审计集团总部直属中最大的一家区域集团,我具体负责此区域集团下属的一家大型商贸批发企业的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其是一家明星企业,经营收入年年大幅度增长,但其利润基本原地不动,其中固然有安置集团内部职工,工资支出增长较大等客观因素,但是其不进行信用评估,不顾收入质量,致使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按时收回,盲目扩大代理商家和产品范围,呆滞商品不断增加而被事务所建议计提坏账准备以及存货跌价准备是主要原因。我觉得事务所对其作出的审计调整很公允——充分揭露了其潜亏情况。期间我边审边学习和其业务有关的销售通路以及代理行业知识,对其业务流程有了充分了解,为发表管理建议打下了扎实基础,也为我以后起草商贸代理行业内部审计指南打下了实践基础。
3月,审计一家酒店集团,其各项经营指标和同行相比逐年下滑是表象,其管理和同行业相比差距明显是真正原因。这个审计结论,得益于我研读的《星级酒店管理——职责、流程、制度、表格、文案》丛书,这坚定了我“做好内部审计,实现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必须懂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这样的审计理念。一个人由于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对什么行业都有过实践经验,但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间接经验知识——书本知识的学习,来弥补。这种弥补,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实际深入思考,要同被审计单位负责具体工作人员的坦诚交流后才能更好消化那些间接知识,否则,只能算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被人说:“您说的理论上可以,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被人心里说:“这是一个迂腐书生”,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次审计为我以后起草酒店行业内部审计指南打下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4月初至月中,审计一家监理公司,其成本支出账务处理比较简单——不外乎是人工费和监理现场的办公费、差旅费、租赁费等内容。但是审计中也发现了扩大开支范围甚至虚领冒支问题,这固然是个别人素质不高所致,但是该单位财务人员较少,致使其财务部门不能对所有的监理项目制定成本预算并依据预算进行控制密切相关。有制度不见得管理得好,没有制度一般是管理不好的——这句常识,很好地体现在了这个审计项目中。审计组充分考虑了财务人员少的客观因素。但是审计出来的问题说明——没有成本预算是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和财务部门没有根据监理项目收入情况,按照统计学上的二八法则,抓大放小制定监理项目的成本预算有关。审计建议其先按照此原则制定成本预算,先把大监理项目作为开展成本预算工作的试点,以后逐步推开,将全部监理项目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非如此,只是就问题处理问题,只能治标不治本,该单位监理成本以后还是居高不下,失去控制。这得益我从网上搜索到的监理人员业务手册资料有关,我研读这个手册才知道了监理业务工作流程及内容。我按照流程索骥并和监理工程师沟通后,自然一个监理项目如何编制成本预算了然于胸。这次审计,为我以后起草监理行业的内部审计指南打下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4月中至5月,审计一家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其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没有财务预算像是咄咄怪事,但是此种现象存在多年已是不争的事实。难怪其年年亏损,企业领导换了一个又一个,其中纵然有国企管理综错复杂,内部人控制,历史负担沉重的因素。但是经过审计分析,即使其实现的利润加上历史负担重影响数额,其如此调整后的经营成果还是亏损,就说不过去了。因此成本管理不善问题不能不被管理建议提及。这得益于我研读的《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丛书,尤其是其中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经济》两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审计,为我以后起草施工行业内部审计指南打下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5月28日正准备审计一家大型大宗商品贸易公司,下午进点前,得知我所在的集团由于国家政策调整,集团总部已经决定转型,估计不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了,难道我的内部审计之旅就这样结束了吗?
6月,我所在的集团解散,转型成为一家非法人实体,不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传说中拟设立的收入稽核部也属于空穴来风,我正式结束了内部审计之旅,但我的心仍在审计路上,这可不是路径依赖的结果,而是我实在太热爱这个工作了。转型后的公司老总征求我去留的意见时,我除了表示这一年的感恩之情之外(真心的,没有一点虚情假意),我接着说:“审计,我仍在路上,我深爱这个行业。我不想身在曹营心在汉,也不想给新企业增加人事安排方面的烦恼,我决定调回原来的事务所从事外部审计工作”。为什么是调回事务所?只是我到这家集团之前的那家事务所实在特殊——其实质还是集团总部控制。老总说:“现在集团总部人事关系已冻结,你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你可以休假或者帮助新公司做一些事情”。
我选择做一些事情,不是因为我闲不住,而是觉得为人要知道感恩,毕竟我一直被集团总部抽调去审计,实在没有给这个转型之前的区域集团做过什么贡献。而且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知道感恩的人,在社会上生存,真的不吃亏。
期间,我研读了集团总部陆续下发的关于这个区域集团转型后的管理文件,是逐一、逐条研读,自认为已经领会了转型后企业的管理实质以及战略意图;自认为,为我以后对类似单位进行管理审计打下了很好的理论以及政策基础。当然,这次学习,也为我以后工作不丢脸埋下了伏笔,我会在7月的总结里详细说明。
7月,原集团转型后的老总,直接指派我负责起草新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我将新单位所属的基层单元逐个进行了调研,基本做到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结合以往的预算知识、审计中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6月份研读的集团总部文件内容以及本次预算精神起草了财务预算。期间新单位老总在晨练时,问我:“预算草案中,除了按照总部要求必须发生的支出外,我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是多少?”。我心莞尔,明了国营企业老总的关注点。这为我以后对国营企业进行管理审计工作,打下了另类基础——知道国企老总心里最关心的点在哪里了!
8月份的前半月,无事。我选择看国学相关书籍——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停下工作能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也是一种享受。后半月按照新单位老总的指示,负责起草新单位的工资分配办法。“这和会计以及审计工作无关啊!”其指派我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还纳闷?后来得知,单位总会计师对人力资源部门起草的分配办法非常不满意,但又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人力资源部的具体经办人A君对这个总会计师也无可奈何,起草办法期间已经和其发生过多次激励的争论。但现实情况是:工资分配办法必须尽快由新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集团总部备案,下个月就要实施了,这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我经过充分调研,以及先前掌握的集团总部对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起草了工资分配办法。这个办法在和总会计师讨论时,几乎遭到了A君同样的命运,其看都不看,就说不可行。我让其拿出其他可以借鉴的办法其又拿不出来,让其给点指导意见又没有明确指示。难道这又是国企的公司政治——权利之争的产物。不去想它,我有老总的尚方宝剑——我想总会计师是知道的。我又是一个要走的人了——请不要误会,是要调走了的人和其没有利害冲突。因此,我从劳动定额学、工人心理学、历史学、甚至马克思资本论方面,对我起草的办法进行了讲解。总会计师说不过我,只好勉强同意工资分配草案。事后想想,我这是图个啥呢?难道我的想法就是真理吗?但是,其不给我具体意见,当时我又主观认为自己的办法是合理可行的,而且我咨询过A君,其认为我的办法可行。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以后这样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9月,闲来无事,继续看四书。领悟到内部审计应该是“严而不活则罔,活而不严则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部门大部分缺乏独立性,原则性问题和非原则性问题不可同等对待。我又感悟到,管理审计思想即使在查错防弊等国企惯常采用的审计方式中也有其生存空间。你可以在审计中,灵活运用管理审计思想,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经营特点,业务流程,然后分析出被审计单位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什么时间进行改进最好,哪些问题过后逐渐改进效果更佳。查错防弊审计中发现的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企业管理确实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审计发现的问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事在人为,除非你一点事情也不想创新,只想随波逐流。通过读四书,我还感悟到,作为一个内审人,尤其是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执业灵魂。比如,可以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或者将“以国企普通员工的合理利益”为自己的审计工作灵魂。表明看起来这个观点有些虚,但是一个人还是应该有点信仰或者精气神的,否则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我的内部审计灵魂是:“普通职工的利益”,因为这些人背后都有家庭——父母、岳父母、老婆(老公)、孩子。所有对职工潜在的不利事项我都想活着尽力在审计报告中披露,这就是我对所在国企内部审计灵魂的理解。
10月,我得知集团总部人事关系已经解冻,就开始着手办理调转事宜。期间多有挫折,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其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认为,人事调动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他比会计或有事项还或有,比会计估计还需要估计。开始麻痹大意认为理所当然,后来阻碍重重,只好精心策划。由于贵人相助,我的调转申请书终于递到了集团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长手里了。在这里我想对这些贵人说,大恩不言谢,我知道以后该如何办。
由于到集团总部办理调转工作事宜,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儿,我在集团总部遇到了审计部副部长,其问了问我的情况,就想临时借调我从事一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调查工作。当然,借调的时候他亲自和我所在的新公司老总协商此事。我欣然同意——因为其以前对我还不错,而且我现在闲着也是闲着,通过实际工作的实战,才能验证我以往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这样的机会不多也。
做这个专项调查工作,我还是有很大收获的,毕竟在此期间,我充分发挥了以往学习到的内部控制规范理论知识,其理论思想框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还是可以发现很多被调查单位的重大风险点的,而且我还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对被调查单位提出如何进行整改的建设性意见。
11月,本月中旬结束了上面提到的专项调研工作。没过几天,我得到了单位通知——我调转工作的事情已经顺利办理完毕了。上午回单位办理离职手续,但是非常匆忙,只和几个要好的同事告了别。因为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我接到了所长的电话,其指派我第二天出差——工作任务是对两家企业的产品报价进行第三方审核。我在心里说:“别了,我的同事们,我会想你们的,有空,我一定回来请你们喝酒!”。
12月,我接着进行11月开始的产品报价审核工作,这个工作充满了挑战性,其中一家被审计单位几乎不给提供任何资料,陈明厉害关系,才勉强提供了一些会计资料,但是根本不能为发表审计意见打下良好基础。另一家企业对审计工作比较配合,工作也很顺利。具体情况,我在视野的帖子里有所涉及,但是出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我就不详细说了。我觉得,遇到这种情况,配合与否不是关键问题,双方到底想要什么,是否可以满足双方的需要才是可以继续合作的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认为只要给事务所审计费,事务所不看资料就给出报告,什么审计风险和他无关,你不愿意干,还有别人干。那么你管这样的被审计单位要资料无异于对牛弹琴。
我前天出差刚回来,后天准备回所里撰写审计报告,一周可以完成报告。完成报告后至12月末不会出差了,2013年的工作经历到此结束。
以上就是我2013年的工作经历:做了不到一年内部审计工作,接近年底的时候又回到了事务所。但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是审计,我都在——审计路上。
在路上,只为那些期盼的眼神。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温暖我接触的人。
另外2013年我在视野论坛的情况,还是值得一提的。毕竟我将视野论坛看成了一个家,过去几年我在这个大家庭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由于水平有限,很少发言。今年我也尝试回答了一些网友的问题,其中绝大部分是业务问题,虽然我用心回帖,但是水平真的有限,回答的很不专业。经初步统计,2013年我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视野论坛共原创帖子96个(精华22),共回帖273个。
2013年我收入提高了许多,但是对家人照顾的少了一些,除了尽一切空余时间孝敬双方老人外,其他时间我用在工作上,妻子还是很理解的,毕竟小门小户,多往家里拿些银子比较实用,比较接地气。
在路上,只为那些期盼的眼神。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温暖我接触的人。
视野注:本文为中国会计视野论坛职业规划版“2013,属于会计人的辛苦与乐趣——写下会计人的2013”征文活动,获得一等奖的文章。
延伸阅读:
[视野征文]走在入世与出世的边缘
中国会计视野马年财务对联集锦
会计文化的本质是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