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近期密集召开,几乎每天都有至少一名独立董事去职。此前上市公司热衷聘请党政卸任官员担任独董,如今这一饱受质疑的政商“旋转门”正在遇冷。统计显示,年内已发布独董离任公告的上市公司超过200家,“官员独董”接连去职,兼职官员最短任期仅9天。
数字:几乎每天都有独董去职
最近,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密集召开,独立董事纷纷离职。其中,“官员独董”谢幕成为突出现象,仅5月27日就有信邦制药、贵绳股份、山东钢铁、天成控股、川投能源、赤天化等上市公司的多名独董辞职,分属党政机关、教育机构等职级干部。
其中,川投能源公告称,根据中组部新规要求,独立董事邹广严已书面申请辞职。而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显示,邹广严曾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职。
而赤天化独立董事任期极短,受到外界质疑。其独立董事、现任职于贵州贵安新区某城投公司的王良才于2014年5月19日刚刚就任,5月27日就已去职,在任时间不过9天。
此外,总部位于浙江宁波的雅戈尔曾因其五位独立董事均为退休官员备受关注。该公司对外公告称,作为雅戈尔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的四位退休官员将集体离任独立董事一职。
中石油此前也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原主席刘鸿儒、国税总局原副局长崔俊慧和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原局长李勇武三位前官员,已不在本届董事会候选人中。
Wind资讯显示,年内已发布独董离任公告的上市公司超过200家。从数量上看,几乎每天至少一名独立董事去职。而根据2012年年报统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一度有600余个职位由党政卸任官员担任。
主因:中央清理干部在企业兼职
据记者统计,过百名独立董事年内已公告辞职或离任。去职理由中,受中组部去年10月颁布的1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新规约束排名第一。这份文件也被外界一致认为是此次独立董事“离任潮”的主因。
该文件首度明确,兼职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不得获取股权和其他额外利益。市场人士分析,兼职“曲线”收益消失,促使部分独董“隐退江湖”。
受此影响,一些退休高官纷纷请辞上司公司独董职位。统计显示,5月份以来,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离职光大银行、统战部前副部长尤兰田辞去民生银行独董、国家税务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离职招商银行……
中组部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组部相关意见下发后,我国共清理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4.07万余人次。其中,对省部级干部兼职从严把握,共清理229人次。
据了解,独立董事,又叫外部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通俗地说,就是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不参与具体事务、没有公司股票,却能为公司出谋划策的人。在独董制度实行较早、效果也较好的西方国家,出任独董的大多数为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以及有过多年执业经历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而纯粹学者只占很少的比重,官员更少。
背景:独董制度“本土变形记”
引入13年,由中小股东“保护伞”沦为“政商旋转门”
2001年,独董制度被引入中国上市公司,旨在通过独立董事来维护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尤其是保证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然而,独董制度在执行中变了味。“政商旋转”、“一人多职”及“董而不独”现象频频受到质疑。部分独董不仅欠缺独立性,沦为只拿钱不做事的“花瓶”,甚至还违法违规参与内幕交易。
“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些人脉广泛、对公司有帮助的人担任独立董事。”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对记者透露,“官员的声望和积累的人脉关系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有好处。聘请退休官员担任独立董事可能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但是,退休官员任独董,因缺少有效的监管和规则的隐蔽,往往被诟病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而饱受质疑。业内人士指出,退休高官到企业就职,最易出现“权力磁场”和“权力期权”两种现象。所谓“权力磁场”,是指官员虽已退休但“余威”仍在,利用其背景和人脉为企业牟利,向相关政府机构施压,严重干扰市场秩序。所谓“权力期权”,是指官员在位期间为企业提供不正当的便利,换取退休后在该企业任职,相当于一种“预约受贿”。
延伸阅读:
独董离职潮或将引发制度变革
中组部18号文发威 独董薪酬榜大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