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会计学泰斗——娄尔行》
五十年代初期,娄教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成本会计学”。在上财讲授工业会计核算时,他主编出版了“工业会计核算”共三个分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该书集中反映了娄教授和教研室同仁对苏联会计及在苏联会计原则指导下形成的我国的统一的工业会计制度的理解,记录了他们在新社会进行会计教学实践的心得。此书出版后受到学术届的广泛好评,并被许多高校采用为教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成本会计,出版的第一本书,封面书名为祖父墨迹(1951年)
八十年代的中国大地,如火如荼,万马奔腾。为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会计专门人才,娄尔行教授如一位无私无畏的探索者,抱着“自讨苦吃”的精神,毅然带领全系教师,在全国各财经院校中,率先进行了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再次吹响了会计学教学改革第二战役的战斗号角。其实,娄教授的教改思想源于五十年代,虽然当时也出版了一套会计教材,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到了娄教授在教改上大展宏图的时刻。

和石成岳、艾伦斯教授
娄教授提出了第二次教改的基本目标是:
1. 力求中国化,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扩大知识面,培养广博和专精的人才;
3. 改革科学体系,强调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4. 充实理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娄教授身先士卒,任劳任怨,集广大教师的智慧于一体,将会计课程改革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
2. 专业课程:比较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理论、财务管理。
3. 选修讲座课程。
这样使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大大克服了老教材中理论性弱、适应性差、既有脱节又有重复的缺陷。

论文:“立志改革...
娄教授明确指出:“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而判断师资队伍素质的衡量标准之一是教学内容。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这是教师授课取材之源,也是学术求知复习之本。不问教学内容,不提供教学的范本,空喊培养师资,于事无补;丢开教材,欲求提高教学质量,不啻缘木求鱼”。
在此指导思想下,娄尔行主持撰写出版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一套会计系列教材丛书,在当时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同时,娄教授又认为教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功效是综合的,应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即“带动教材全面更新、带动研究生和新一代教师的培养、带动老教师的知识更新、带动教学法的更新、带动科学研究”。

财务会计及基础会计教材
我们可以看出,娄教授的心胸是广博的,目标是宏大的。在他的领导下,上海财大会计学系在八十年代的教改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为其成为全国唯一的会计学重点学科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财政部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还感慨地说,上海财大的会计教学改革整整领先了十年,这个改革大大冲击了原有的会计教材体系。
九十年代,娄教授再次表现出其将帅之才的气魄。在他的领导下, 会计学系又打响了会计学教学改革的的三次战役。在原来的教改基础上去粗取精,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学改革能走向新的胜利。
娄教授在坚持原有的教改指导方针下, 又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
1. 努力扩大教材的复盖面,增加难度,提高理论水平,使大学本科教材与专科及中专教材拉开档次。
2. 教学一定要有超前性,教材和教学计划必须要有较强的纳新能力。
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广博的基础上培养有所专精的人才。
4. 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人才(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
在娄教授的倡导下,将原来的核心教材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进行扩充和修改,并增加财务管理和电算化会计的内容,这样便形成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和“电算化会计”一套全新的会计系列教材。
在教材编写上,娄教授一丝不苟,反复强调要以质取胜,决不能为快出书而粗制滥造。因为这样不但只能是昙花一现,而且要误人子弟,自毁声誉。他亲自主编了“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两本书,均被财政部评为优秀教材。

基础会计获奖证书
在此次教改中,娄教授特别注重年青骨干教师的培养,尽量让他们多担任领导工作,是上财会计学新人辈出。上财会计学系的教学改革正在继续轰轰烈烈地展开。娄教授高兴地看到,他开创的教改事业后继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