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聚焦上市公司三季报财务费用 前两名花落谁家?
作者:李春莲 马燕
编者按:公司的筹资能力,可以通过财务费用总额及占利润的比值等指标加以衡量。三季报接近尾声,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状况如何?今日本报聚焦三季报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希望给投资者的理性分析带来帮助。
华能国际近60亿元财务费用暂居首位:同比增长55%应付利息7.2亿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几年电企财务费用相比前几年并不是很高,由于电力投资放缓,财务费用逐年下降
随着三季报披露进入尾声,上市公司各项财务数据也逐渐清晰。
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10月25日,华能国际前三季度近60亿元的财务费用暂居上市公司首位。
此外,国企改革不断加速导致大股东资产注入的脚步加快,如果按期在明年完成资产注入,华能国际的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
需要一提的是,在新电改的大背景下,华能国际前不久还斥资4亿元成立两家能源销售公司,迈出了战略转型的第一步,欲抢占新电改先机。
有分析师表示,随着售电市场的放开,发电企业如五大电力集团以及有资金实力的民营资本集团有望率先进入其中。
近60亿元财务费用 暂居上市公司首位
同花顺数据显示,华能国际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为59.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8.5亿元,同比增长55%。
其中,短期借款为364亿元,长期借款是118亿元,应付利息为7.2亿元。
有电力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际上,这几年电企的财务费用相比前几年并不是很高。电力投资放缓,财务费用也在逐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前9月用电量增0.8%至41344亿度,增速较前8月进一步放缓,跌至“冰点”。
受此影响,华能国际前三季度利用小时较去年同期减少346小时至3143小时,预计很难完成占全年目标4460小时。对此,公司有意放缓新机组投产进程。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约374万千瓦;2016年将不超过160万千瓦(全部在建)。
根据华能国际近期发布201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收972.49亿元,同比下降7.98%,归属净利润132.35亿元,同比增长16.74%。
有分析师表示,预期煤价在全年将同比大幅下降,三季度来水不好有利于火电利用小时,整体火电上市公司业绩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
同时,随着国企改革的加速,不断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大股东资产注入的脚步也会加快。
据了解,2010年华能集团承诺在2016年底之前将符合条件的非上市常规能源业务资产注入公司,并且在去年10月份将第一批控股装机709万千瓦的资产注入公司,公司装机也因此增加9.14%。
根据测算,华能集团剩余的水电和火电资产(扣除澜沧江水电)约3700万千瓦,相当于公司目前体量的46%,如果按期在明年完成资产注入,公司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
成立能源销售公司 欲在新电改中抢占先机
需要一提的是,今年8月份,华能国际以自有资金4亿元在广东和江苏成立能源销售公司,迈出了从发电企业向综合性能源公司战略转型的第一步。
能源销售公司不仅包括售电业务,还将从事包供水、供水、用电增值服务以及配电网和供热管网的建设和运营,借助于国家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公司将通过建设自己的配电网络将为后续的争夺售电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华能国际表示,公司投资设立能源销售公司是为了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发挥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完善公司的战略布局。
根据国家有关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司认为未来售电市场及相关业务前景广阔,公司利用自身成熟的电力管理经验,设立专业化的能源销售公司,有利于公司开拓新的电力、热力等市场,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华能国际前三季度完成大用户直购电205亿度,同比增50%。税前直购电价平均为0.338元/度,较标杆电价低0.08元/千瓦时。在电力改革的大环境下,公司将稳步提升直购电占比。预计四季度占比9%-10%,提升全年占比至8%-10%。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售电侧放开需要从大用户直购电入手。大用户直购电应该通过双边协议,以交易形成价格。
随着新电改的步步推进,五大发电集团纷纷成立售电公司,等待第一张售电牌照的发放,希望能在此轮电改中抢占先机。
此前,有券商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随着售电市场的放开,未来将会有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售电环节当中,发电企业如五大电力集团以及有资金实力的民营资本集团有望率先进入其中。
“五大发电集团有望拿到第一批售电牌照。”上述人士还认为。
联通55亿元财务费用主要源于人民币贬值“双降”缓压作用不大
比霜降早两天到的“双降”撩动着投资者敏感的神经。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理论上讲,这对那些财务费用高企的公司将是一个利好,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有的企业如商品流通企业、保险企业进行单独核算,不包括在财务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了A股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财务费用情况。据iFind统计数据显示,联通以高达55.47亿元的财务费用在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与第一名华能国际相差不大。
根据联通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不仅总额较高,并且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5.25%,联通表示,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上涨,主要是由于汇兑损失增加所致。
汇兑损失,指企业因向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记账所采用的汇率之间的差额,以及月度(季度、年度)终了,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按照期末规定汇率折合的记账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等。
据《证券日报》记者向联通官方了解,此次汇兑损失主要是人民币贬值所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双降”主要对那些有大量银行借款的公司有影响。像联通这种因为汇兑损失造成财务费用大增的情况,“双降”对其影响不大。
不过,据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刘东亮表示,双降会令市场看贬人民币的情绪持续,人民币未来贬值压力依然较大。
如此一来,联通因为人民币贬值而令财务费用增加的压力也将增大。这对于当前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的联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出现小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营改增”税制改革、营销模式的转变导致公司移动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9.73%,对公司整体营业收入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下滑的同时,投资收益由2014年同期的2.56亿元转变为-6.36亿元、且营业外支出同比上涨了152%,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了一定拖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