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个驰名古今的直辖大市;“算盘”,一个历史悠久的计算工具。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难道也能产生关系?答案是肯定的。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就连接在“天津城也叫做算盘城”上。
从《津门保甲图说》一书中的“清代天津城内图”(如图)上不难看出,天津城墙东西长、南北短,长长方方,且框(城墙)、梁(西大街、东大街)、柱(马路)一应俱全,还有那影影绰绰的珠影密布,俨然是一只大算盘。“天津城也叫做算盘城”,应该是“形似”得可以了。
随之一个更加有趣的问题便提了出来:“天津城俨然是一只大算盘”,如此奇怪的城市布局,是偶然的巧合呢,还是有意的人为?答案是:完全是有意的人为。谓予不信,自有历史故事为证,这便是那则有名的故事“刘伯温妙建算盘城”。
故事说的是明朝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的,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刘伯温(刘基)。他在北京修了里九外七的都城以后,看到北京三面环山,惟独南侧一马平川,好象营门大敞;又看到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是个水陆要冲、盐粮集散之地,正好拱卫京门,便决定在这里也筑一座城。刘伯温带领一批人在天津实地勘察多日,对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满意。可是提到筑城,有一件事叫他十分为难,那就是当时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这天夜里,已经鼓打三更,刘伯温心事重重,辗转不能入睡,便披衣出门,向外面悄然走去。走着走着,他就走到了三岔河口以南的地方。这时候,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刘伯温心里静极了,静到一定程度,便有了一种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意境,就在这时候奇迹发生了。刘伯温突然看到前边不远处有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背朝他坐在地上。这人坐在地上也足有两三丈高,头戴金盔,身披金甲,闪闪发光,原来是金甲神!刘伯温看罢大吃一惊,本想转身退避,又一思忖:“这位天神三更半夜坐在此处,定有用意,我倒要弄个明白。”于是,他放轻脚步,围着金甲神绕了一圈儿,看了个仔细。只见这金甲神左手托金鼓,右手擎算盘,坐在那里坦然自若,不发一语。刘伯温正诧异之间,金甲神忽地化作一缕轻烟,眨眼间便无影无踪了。
刘伯温惊讶之余,似有所悟。第二天,刘伯温即命人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挖掘。
兵士们挖着挖着,“当”的一声,在东西南北四个角上各挖到一块二尺见方的金砖。
这下建城有资金了,刘伯温大喜。他下令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盖起一座三层高的鼓楼,楼开四门,命名为:“拱北”“定南”“镇东”“安西”。接着以鼓楼为中心,在四周照着金甲神擎的算盘模样,建筑了一座长方形的城垣。“城东西长五百零四丈,南北长三百二十四丈,城周总长九里十八步”,恰恰似一只巨大的算盘。又以鼓楼为中心,辟街四条,街的两端,一抵鼓楼,一抵城门,这就是今天的天津城。
接着,他又下令在东门城基深处,埋放了一个13位数的铁算盘,将上方的两个珠和下方的五个珠,全推到靠近横梁处,取其“无尽数”的含意,以示这座城建成后,可以保持年代深远,永久存在。
可是这座城地当九河下梢,经常发生洪水泛滥,城垣被淹。清雍正年间,天津盐商安尚义资助改建,城垣向西偏移,并加宽城基,缩短高度,使城既能守卫,又可防汛抗洪。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次年将城拆除,发现在深处埋有一个铁算盘,盘面上的算珠为“495”三位数。如果从1406年建城算起,到1901年拆城时止,正好是495年。这是不是刘伯温早有预测,到现在还是个神秘莫测的难解之谜。
今年是天津建卫611周年的纪念。一个611岁的天津卫,势必会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于是,很多人重提老城厢拆迁的那段往事,对逝去的“算盘城”唏嘘不已。其实,天津“算盘城”,并没有因为地上某些建筑物的拆除而消失,从卫星地图上搜索一下,“算盘城”依旧未变,老城的影子依旧清晰;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真正热爱这座城市的天津人的心中,“算盘城”更是从未离开过,毕竟整个中国就只有天津这一个“算盘城”。
延伸阅读:
会计审计人的三行情书
一个财务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