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竹墨辉光——简牍会计文化专题展”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国会计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简牍概述、简牍大发现和简牍会计文明三个展区,向公众展陈珍贵简牍史料,系上海乃至国内首次以简牍为载体的综合性、专业性的会计文化展。展览由长沙简牍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里耶秦简博物馆协办,将持续到2017年2月9日。
开幕式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唐海燕、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致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陈晶莹主持开幕式。中国会计博物馆常务理事、协办单位代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活动。
在纸张被发明使用之前的很长时期内,我国经历了绘图、结绳、刻骨、刻石以及青铜器铭文记事等几个阶段,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竹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和文字载体,承担了传达中古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及文化信息的历史重任。大量出土的秦汉简牍是中华文明宝库中重要的瑰宝,其中会计类内容反映了封建时代早期中国会计的辉煌成就,本次展览展出了大量极其珍贵的会计历史文献,开辟了这一领域展览的先河。
展览开展当日,还召开了中国会计博物馆常务理事会暨“中国会计名人”评选委员会预备会议,举办了简牍会计文化研讨会和文化专题报告会。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作《走马楼吴简发现二十周年回顾与展望》、湖南大学会计学院陈敏博士作《写在简牍上的会计》报告,中国会计博物馆副馆长宋小明、姚水林主持了报告会。
据悉,中国会计博物馆自筹建以来,以挖掘、收集、整理和弘扬我国悠久而丰富的会计历史文化为己任,本次展览也是中国会计博物馆举办的第五次专题展览。
延伸阅读:
周末趣闻:鹅叫的最少的税种
会计行业 实力与颜值到底更看重哪个?
IPO审计苦与乐:在偏远山区做审计是怎样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