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是永恒的重心,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如何建立一套适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并且有效推动下去?笔者根据自己学习和实践出来的经验,分享以下几个观点。
会计人员所需具备的财务管理思维
谈到财务管理的目标,各种教材和数据都会提到,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让股东价值最大化,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企业的财务人员过多的关注细节,容易忽略对全局重要性的考虑,我认为先让财务理清自己的思路,不是某个部分营利,而是企业整体利益不受损失,才是财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财务人员需要通过交流学习,推动学习氛围,推动高层对财务成本管控的重视。高层领导对财务重视,有利于措施有效推进,高层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才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上面这些都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我所在的企业企业试验单独让油滤车间独立出来,实行标准化生产,采用精益管理模式。因为从一个业务模块做试验田,在这里积累了巨大的经验,固化后就可以覆盖到别的部门继续进行精益管理,成本管理在没做好准备时是不适合全面推开的,否则会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问题。
针对成本管理ERP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在ERP操作里最重要的对BOM值的设定,这个是最核心的信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ERP操作运行过程中,领用料与生产数是没有区别的,但是现场生产环节会存在差异的,前个订单领的料可能不够用,而后个订单领料可能用不完。需每月的盘存,调整,维护ERP里数据。财务对成本的管理,尤其在材料领用量方面的管控作用微乎其微,最多就是看多损耗了或多领了几个零部件。产品在设计时用材成本基本核定下来了,大批量的生产只是减少了固定成本分摊的比例,所以,更多的关注通用配件,通用主材的领用情况的合理性。在服务设计上,企业可能运用ERP系统里大数据客户信息,分析区域销售的特定产品的销售、后续维护、市场开拓等。
当在使用、运用ERP数据时,不能全部搬来就用,有时也需重新核算,对数据不准确、差异很大的,发现后,及时找工艺或研发更新数据,使ERP里数据向真实、可用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做单个产品的成本核算时,遇到过问题,因为对产品的不认识,不熟悉,只是调取ERP系统里数据核算,发到公司的外贸部时,才意识到不对,如果不负责的话,这块可能被忽略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后期维护数据是很重要。
ERP也会出现问题,ERP数据、生产数据对不上变成了两码事,怎么避免数据不真?只有找到重要环节,一点一点解决。首先通过每月的盘点,对现场仓数据与ERP数据核对,然后调整以实数为准,主材、配件、包材都好盘点,但化工原料、胶等之类只能凭经验估值了,这是局限所在。
成本管理的决策
成本信息在产品决策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遇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半成品外购还是生产的选择、超常规物料的损耗等事件,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利益,财务部会因为采购成本与生产成本的高低,与研发部、销售部发生的冲突,而实质上显现的是内部管理问题,利益角度不同。而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经常到现场了解,参与到车间里的活动,早发现问题,早解决,在咨询过程多问,对细节观察有自己的经验辨析,才能够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要特别注重三点,即交流、细节、多问。正如视野特训营导师许国大叔说,财务多与别的部门交流沟通,才能得到别的部门对财务的认可,千万不能整天在办公室里,人也就废掉了。确实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经常下到车间与工人、技术师、工程师交流,互相学习,是财务人员提升不同专业领域能力的快捷方式。
我认为成本管理的理念如同一些兵法一样,看上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来实际应用起来,各个企业的运营模式不同,就决定了需要定制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在试错中一点点的积累有价值的经验,假以时日,来形成独特的成本管理核心竞争力。所以,不能怕错,也不能盲目去测试,只有在掌握足够信息和自己具备完善理论基础上,才谨慎的组织、大胆的尝试、细致的观察、全面的总结,提升个人以及单位的成本管理能力。
延伸阅读:
共享会计,你准备好了吗?
新22个财税误区,保证您单位有过!
提醒大家,这样的餐费允许全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