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微信号:esnaicom

中国会计视野
[]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首页 图片新闻 国内行业资讯 行业评论 税务资讯 会计信息化 海外财会动态 财经要闻 企业动态 往日头条 专题列表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财经信息正文
 

认定标准细化市场监管总局严查哄抬价格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发布时间:2022-06-13  作者:杨洁   编辑:lucy93

打印   RSS 字号:|| 
核心提示: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此次《指导意见》细化了当前哄抬价格的13种常见情形,为依法打击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

原标题:认定标准细化 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查处哄抬价格行为

6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受国际局势和疫情影响,部分领出现价格异常波动,维护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任务迫切,此次《指导意见》细化了当前哄抬价格的13种常见情形,为依法打击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市场主体普遍反映价格法律法规中哄抬价格行为条款比较粗、边界模糊,在尺度掌握、政策理解上比较困难,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哄抬价格创造了可乘之机。因此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此次《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当前哄抬价格的13种常见情形,为企业明确了法律边界,为基层执法明确了依据,为依法打击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针对部分企业为牟取高额利润,散布停产、限产等减少供应的虚假信息,通过增强预期大幅提高销售价格问题,《指导意见》设置了“捏造货源紧张或者市场需求激增信息并散布的”条款;针对部分企业在成本小幅增长情况下,通过自身较强议价能力,大幅提高销售价格,扰乱市场价格秩序问题,《指导意见》设置了“成本虽有增加但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的”条款,这些条款规定的行为都可以被市场监管部门认定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

根据《指导意见》,经营者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中的相应条款进行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指导意见》还将“哄抬服务价格行为”纳入了监管范围。对此,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经营者主要通过大幅提高商品价格牟取高额利润,而近期部分地区出现大幅提高配送费用牟利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在疫情管控区域,部分经营者利用配送服务稀缺之机,大幅提高配送服务价格,借机牟取高额利润,群众反映强烈。考虑到一些重要服务已是当前人民群众生活不可缺少的服务项目,且此类行为在供需失衡条件下具有一定普遍性,《指导意见》专门规定“哄抬服务价格违法行为”可以参照本次《指导意见》执行,更符合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价格监管需要,有利于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市场监管总局强调,在落实《指导意见》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保供和稳价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上涨,是价值规律的体现。保供稳价的关键是维护供应和价格的协调关系。稳价不是机械阻止价格上涨,而是打击通过扭曲预期、囤积居奇等行为加剧市场供需失衡,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价格的根本在于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

延伸阅读:

  •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注册计量师注册管理规定
  • 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六起涉企收费治理典型
  • 更多关于 市场监管总局 的新闻 关于 市场监管总局 的论坛帖子
    返回视野资讯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最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