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念好审计工作“四字决” 做“四个清楚”审计人
审计署《“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锻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基于审计工作面对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笔者认为要做好“来龙去脉清楚、原因后果清楚、基础理论清楚、改革发展方向清楚”的“四个清楚”,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念好审计“基、翼、核、魂”“四字决”,以扎实的业务理论为基础,以不断创新的科技审计手段为翅膀,以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为核心,以过硬的大局政治意识为魂魄,弄清查什么,怎么查,形成问题清单,建议准的审计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理论基础是审计工作之“基”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审计人员提出新要求,审计人员应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审计人员要在熟练掌握财经法规知识基础上,广泛涉猎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只有根植于专业知识上的底气与实力才能发现疑点、找出错漏、确证线索、提出可行的建议,否则,就会出现“外行审内行”的尴尬,不仅不能完成审计任务,还会让被审计单位轻视,有损审计的权威与形象。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每个行业领域都伴随着巨大的变化,专业知识快速更新换代,审计人员只有顺应潮流及时更新,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与最前沿知识,才能保证审计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创新手段是审计工作之“翼”
审计工作是抽丝剥茧的过程,只有顺应时代,运用大数据等创新手段,才能更高效、更准确的完成审计工作,弄清来龙去脉。近年来,审计工作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手工审计逐步退出舞台,大数据审计正成为审计工作的主流手段,没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与数据分析能力,几乎寸步难行。所以,审计人员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财务软件、业务软件,熟练掌握基础型审计软件,熟练操作计算机审计方法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数据库知识、数据分析技术。伴随相关行业的改革,部分被审计单位也运用上了先进的管理技术,有些违法违规行为也变得更为隐蔽,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积极探索将大数据手段运用到审计工作中,真正做到“向互联网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
三、沟通判断是审计工作之“核”
要做到“前因后果清楚”,审计人员就需要善于慧眼识“疑”、厚积断“症”和精准开“方”,良好的沟通判断能力是核心素养要求。审计作为经济“啄木鸟”,往往要在有限时间内从堆积如山的资料数据中慧眼识“疑”,把握重点、抓住疑点,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大幅节约审计时间,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交谈,善于察言观色,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相较于理清问题本身,审计更重要的目的与任务是厚积断“症”,揭示被审计单位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漏洞和风险隐患,这就需要审计人员精准、果敢分析界定问题。而做好识疑、断症是为了更好的治病。审计人员作为“经济体检”者,不仅要“查病”,更要“治病”,审计查出的问题要理清前因后果,分清弊害,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具“药方”,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的整改意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简明扼要表述要点,问题,原因及建议,促进审计对象整改完善,服务领导决策,这才是审计作用的真正发挥。
四、大局思想是审计工作之“魂”
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党的工作部门。“改革发展方向清楚”是要求审计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思想意识以及全面的系统思考,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审计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始终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清醒的思想意识是要求审计人员首先要对国家战略决策、发展大势有清晰的了解、思考、认识,在开展审计项目时能紧盯当前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其次要对国家审计的角色定位准确把握,只有对国家审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未来趋势有清晰到位的认识才能真正理解国家审计的重要作用,明确审计发展改革的方向。理论高度决定审计视野,审计人员只有全面系统的思考,顺应改革发展趋势,明确大局观念,才能跳出具体、分散问题的局限思维,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审计局)
延伸阅读:
庆云县审计局 提升经责审计质效
乐陵市审计局 保障就业政策实施
澳门审计代表团访问北京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