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扎实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环境研究型审计”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部署要求,武汉市审计局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研究型审计,将研究理念贯穿于审前、审中、审后全过程,形成了具有武汉特色的研究型审计路子,助力武汉加快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
一、研究政策措施,“前瞻视角”谋划项目。坚持前瞻思考、超前谋划,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长江大保护、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等重点任务,加强审计计划可行性研究,统筹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根据审计项目重要程度、项目依据及目标、审计重点、预期审计成果,分层分类、统筹安排,对资源丰富、资金密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和行业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资源环境专项审计,做到“领域一个不漏,地方特色彰显”。
二、研究资源禀赋,“解剖麻雀”找准切口。坚持研究先行、问题导向,既关注不同类型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实物量、质量等方面信息,还深挖使用、保护、绩效等方面情况,并对资环领域的领导决策、资金管理、项目运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切实掌握土地、湿地、水、森林等重点自然资源禀赋特点。以资源“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为核心,紧盯卫片疑点、执法台账和飞检信息,查找围湖占湖、污水直排、违法占地、毁林占林等典型问题,分析资源环境管理存在的不足及隐患,揭示重大生态损毁等突出风险,确保审深审透。
三、研究审计方法,“人机结合”提升质效。针对资源环境审计点多、线长、面广以及区域性、流域性强等难点,坚持“人机结合、不懂互补”,一方面,运用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审计平台和“一张图”“3S”技术、无人机等技术、方法,比对分析多期遥感数据和规划数据,做到线上锁定疑点;另一方面,现场定向核查,对违章建筑、垃圾堆放、侵占河道、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等疑点图斑进行现场踏勘核实,增强审计精准度和穿透性,为进一步从行业性、全域性角度揭示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支撑。
四、研究成果运用,“领导视角”推动治理。进一步提高审计站位,代入“领导思维”,进入“领导视角”,针对审计发现的水资源保护力度不够、长江禁渔政策落实不到位、林业资源管理存在不足等问题,从点到面、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加强审计分析,着重从体制机制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精准提出审计建议,破解问题背后的制度短板、体制障碍。加强对同类性质或同一领域审计情况的统筹,纵向梳理历年同类项目的共性和屡审屡犯问题,横向研究不同地方、行业、部门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推动形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全面加强源头治理。
延伸阅读:
贵阳市审计局发布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柳州市审计局深化审计质量管理提质增效
玉溪市审计局践行"三法三化"助审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