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兴化:探索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作者 袁卫国 孙鑫
“兴化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努力揭示并督促整改资源环境领域问题隐患,紧贴生态禀赋实际、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日前,在兴化市一处非法码头整治现场,市审计局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科长钱正新正带领审计组,延伸审查拆除清理、生态修复等整治实况。
经系统调研、斟酌起草、政策衔接,2018年5月,兴化市在全省县(市、区)率先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将湖荡湿地生态修复、生态精品农业提升等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项目列入审计重点。同年,该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村庄环境整治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并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步实施千垛镇原三家乡镇(缸顾、李中、西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试点。
从即行即试到逐点逐面,五年来,兴化市审计局统筹自身人力物力资源并结合全市全域审计覆盖需要,摸索形成“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计划编排模式,一体审清核实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账”“生态账”,已累计完成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10个。
聚焦生态环境治理审计“核心课题”,2021年,兴化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部署“探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方面的审计”任务,该局报增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经认真组织、精心实施,项目荣获全省审计机关优秀民生类审计项目二等奖,成果“号准生态兴化最‘绿’动的治理脉搏”获评全市改革创新奖二等奖第一名。2022年,该局首度调用“工程主审+财务协审”项目组织模式,联动实施城乡绿化项目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综合成果“从‘剃刀式’造价审核到‘钢牙式’监督揭示——革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机制”,再获全市改革创新奖一等奖第二名。
2022年12月,兴化市委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兴化市推进审计全覆盖的实施办法》,对土地、水域等自然资源及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无形资产等作出审计全覆盖要求。2023年度财政“同级审”启用业务主审+数据主审“双主审”审计作业模式,定制河长制、样板河打造、水环境集中整治、生态河道及排涝站建设等审计专题,巧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分析数据、提炼线索,延伸核查疑点、敲实问题、督促整改。
近期,兴化市审计局正在乡镇(街道)财政运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对土地、水面等资源资产进行下沉式、穿透式审查,摸清底数、完善基数,核实存量、跟踪变量,以实在数据、实践案例,支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指标体系研制。
该局还积极履行市级河长制、林长制联络员单位职责,立足审计专长勤盯俞西河、斜丰港及永丰镇等处河道、林地点位,定期一线巡河查林,呵护一方绿水清波、成荫绿树。
延伸阅读:
广州市印发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
西华大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见面会召开
制定高质量发展计划、开展经济责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