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视野讯 安徽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
通知称,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2023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24〕5号)的有关要求,为做好安徽省2023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发布通知。
总体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新形势新时代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新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内部控制主体责任,推进单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明确时间节点,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报尽报”,积极推进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汇总、审核、报送、分析、应用等各项工作。同时做好内部控制报告与部门决算、预算绩效管理、政府采购、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等工作的统筹协调,提高数据填报准确性。
加大审核力度。各单位应当根据2023年度内部控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以能够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真实情况的相关材料为支撑,科学准确编制本单位《2023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见附件1)。加强内部控制报告审核工作,对于往年易错的地方予以重点审核,并在内部控制报告中全面反映审核情况。未经审核的内部控制报告不得汇总上报。各级汇总单位应当对本级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核和汇总,编制并报送《2023年度地区(部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见附件2)。各地区、各部门应当抽取一定比例的所属单位,对其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和内部控制报告的编报质量进行检查,重点关注内部控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
注重分析应用。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的专题分析、问题整改和结果应用,总结经验成效,报送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报告在完善制度、绩效管理、监督问责、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针对本部门、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反映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严守保密规定。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应当重视内部控制报告的安全保密工作。按照“谁产生、谁定密”的原则,由报送主体确定报告内容是否涉及敏感信息或涉密信息。凡通过网络方式报送的内部控制报告,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脱敏脱密处理,严禁报送涉密信息。
内部控制报告编报范围为全省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省、市、县各级部门下属单位应单独编制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向财政部报送内部控制报告的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不列入安徽省编报范围。
2023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于2024年3日10日后通过省财政厅二级部署的“财政部统一报表系统”(http://117.68.0.22:9999)上的2023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系统开展编报工作,用户名和密码同上年度。不宜采用网络方式编报的单位,通过单机版软件编报。
省直各部门应于2024年4月30日前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工作,并在填报系统中上传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可编辑版本及加盖签章的封面扫描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由本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章,并加盖公章。
省直各部门应积极报送本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典型案例,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中列示,其中省教育厅、省卫健委不少于1个。
各市财政部门应于2024年5月20日前完成对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地区汇总内部控制报告及同级部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工作,并在填报系统中上传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可编辑版本及加盖签章的封面扫描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由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签章,并加盖公章。
原文地址:https://czt.ah.gov.cn/zdzt/hjgl/tzgg/14924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