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微信号:esnaicom

中国会计视野
[]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首页 图片新闻 国内行业资讯 行业评论 税务资讯 会计信息化 海外财会动态 财经要闻 企业动态 往日头条 专题列表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国内行业资讯正文
 

管云鸿:进一步推进数据资源入表

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24-03-12  作者:陈奕冰   编辑:cljmy

打印   RSS 字号:|| 
核心提示: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所执行事务合伙人、管委会主任管云鸿做出《关于进一步推进数据资源入表的提案》。

当前,数据资源入表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管委会主任管云鸿通过深入调研与思考,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数据资源入表的提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为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管云鸿尤为关注我国现代化产业发展问题,并提交《关于推进云南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的提案》,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区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进一步推进数据资源入表

管云鸿介绍,近年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分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数据资源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去年8月,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数据资产化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按下“加速键”,为数据资产转化为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新动能。

“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转化为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后,对于政府部门从依赖土地财政向数据财政的转变,企业资产增值、降低资产负债率、提升数字运营化能力和企业资本化能力等具有重大意义。”管云鸿说。

“社会价值同样巨大。”他进一步表示,数据的资源化可以大大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数据的价值并付诸实践,包括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和政策、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和创新、建立公共基础平台、推动大数据应用、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我国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推进数据资源入表,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他举例说,目前,我国各地正在纷纷进行相关工作的试点,深圳上海北京贵阳广州杭州等地已建立数据交易所,并开展了相关数据资产交易。但大量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如何从现有的数据转变为数据资源,在资源化的基础上转变为数据资产,并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入表,还存在许多困难。

在管云鸿看来,作为入表的资产,首先要解决如何确权的问题。现有法规主要是“数据20条”确立的“三权分置”数据产权框架,尚未有相对具体的文件规范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如何归属于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的情形,具体操作存在困难。

“各交易所各自建立登记、审核制度,由于没有统一的确权、登记实施细则,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界定不清晰,互相之间没有兼容机制,一方面,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不便于数据资源的流通。”管云鸿补充道。

此外,《暂行规定》仅规定了企业将2024年1月1日后符合条件的数据资产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存货,并参照无形资产、存货会计准则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但除企业数据之外,还有大量的公共数据,政府如何对公共数据资产进行确认、计量、投资,目前还未出台相关规定。

针对以上问题,管云鸿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尽早出台规范性文件,规范数据资产与普通数据资源界限、数据资产“三权确认”以及产权公示登记制度、运用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二是在充分调研目前各大数据交易所的基础上,按不同的产品类型或数据类型制定统一的登记、审核规范标准以及兼容机制,加快数据资产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运用,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是对政府拥有的公共数据确认为资产、计量、投资作出规定,对于政府的公共基础数据建立公共数据授权目录以及具体标准。

推进云南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构。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部分产业、企业外迁趋势加速,东南亚各国正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中心化的载体,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相继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和制造业回流计划。”管云鸿表示,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越过中西部地区向南亚东南亚国家转移,高端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向发达经济体回流,将对我国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和重大影响

2022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就产业转移园区、沿边产业园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作出规定。

“承接产业转移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云南等地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管云鸿说。

在他看来,作为国际国内产业“双转移”交汇点,云南最有条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全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备的产业配套优势,锚定辐射中心建设目标,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建设沿边产业园区,努力成为我国防阻重点产业向国外转移的“拦水坝”和承接产业的“蓄水池”,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增强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

“该过程面临一些突出难点,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的高质量推进工作。”管云鸿说,一是发展空间受限,基础设施滞后,资金缺口大,对外开放项目建设任务重、压力大,地方财力难以支撑项目建设;二是综合税率较高;三是接受转移的产业需要进一步科学安排。

“承接产业转移,用地是关键。”管云鸿建议,重点从三方面入手解决。一是针对云南省产业转移园区、沿边产业园区用地面积较小、过于分散、地类复杂,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加紧出台产业转移园区、沿边产业园区国土空间规划。二是考虑到云南山地众多且地方财力较为薄弱、园区整理土地成本较高等问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加园区建设财力支持,增强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三是针对原产地问题,在国家层面与周边国家商谈跨境经济合作区、所在国园中园建设和利益分享事宜。

同时,结合《意见》规定,及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在享受国家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比照周边各国,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关税以及免税购物等方面给予“一揽子”税收政策,支持提升园区经济吸引力,吸引国内外产业转移到园区。

此外,管云鸿表示,从国家层面,聚焦国家明确的9个重点承接产业,发挥中国庞大市场和完备供应链的优势;从市场规律和企业视角,聚焦“哪些企业正在转移、转向哪里、为什么转”三个关键环节,划定重点和龙头企业,做好相关规划。

更多关于 管云鸿 两会提案 的新闻 关于 管云鸿 两会提案 的论坛帖子
返回视野资讯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最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