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严丹丹 尹梦婷
近期,在对大悟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中,大悟县审计局积极探索“大数据+”模式,深化大数据审计应用,推动预算执行审计创新。
强化审计进点“前瞻性”,突出“兵马未动,数据先行”的理念。审计组在进点之前,积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拟定审计所需资料清单,明确了数据采集范围、内容、标准以及提交时间、对接人,通过总体分析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针对多源数据具体到人,提高数据采集效率,缩短审计现场作业时间。
强化审计现场“系统性”,夯实“取证要稳,数据必准”的基础。审计组在现场审计工作中,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数字化等技术手段,通过现场核实和被审计单位自查的手段开展数据比对,将数据审计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以采集财政预算报批、编办核定的人员编制、公车办核定的公车信息及被审计单位内部业务流程数据等为点;锚定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约束性、国库集中支付合规性、决算编制准确性、会计核算真实性为线;分析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为面,实现数据关联,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并快速发现审计线索和审计问题。提高审计重点精准度,查找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漏洞,为审计规范政府的财政管理工作筑牢地基。
强化审计成果“共享性”,牢记“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的使命。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编报、财务管理、政府采购、三公经费支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深挖原因,从体制机制层面推动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建设和内控流程,从预算编制精细化、决算编报准确性等方面,提出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内审制度及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等建议。一方面形成审计专报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在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整改跟踪检查机制,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升审计监督质效,使审计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纪检监察、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强化信息共享的同时,交流问题线索,充分运用审计成果,扩大审计结果影响面,促使审计成果发挥最大效益。
延伸阅读:
北京市审计局开展财会审计监督联学活动
来安县审计局印发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