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玲 董小芸
近年来,襄阳市审计局坚持以优秀审计项目为标杆和抓手,强化全过程管控,推动审计质量和效果双提升,取得了较好成效。近三年,全市审计机关获评全省优秀审计项目24个,其中一等奖4个。
坚持高位驱动引领,挥好审计谋划“指挥棒”。一是高效能管理,牢固树立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思想,采取融合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确保审计项目同步安排、协同实施、成果共享。二是高站位谋划,在项目谋划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将涉及襄阳重大发展战略、重大项目建设、社会和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领域、管理薄弱和资金量大的部门列入年度计划,作为创优备选项目。三是高质效实施,构建以局主要领导挂帅、审计组“担纲”、法规审理科等相关科室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以清单形式明确审计重点、时间节点、审计人员等内容,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坚持创新统筹发力,下好审计实施“先手棋”。一是扎实推进研究型审计。组建研究型审计团队,将研究思维贯穿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对重点培育项目开展集体会商,深挖细研。二是科学统筹资源。抽调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外部专家、计算机骨干参与审计,推进跨层级、跨专业、跨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形成1+1>2的审计合力。三是突出目标导向。在审计过程中,对确定的创优备选项目对照署优、省优项目标准,明确工作目标,厘清审计思路,找准主攻方向,严格对照实施、精耕细作。法规审理科每月跟踪督促项目实施情况,掌握项目进度与深度,适时开展现场审理;相关业务科室指定专门人员收集疑点、难点问题;分管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组织相关科室集中研究解决问题。
坚持强化质量管控,夯实审计质量“压舱石”。一是强化现场控制。抓好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审前调查研究、专题培训,审中现场指导、过程研判,审后复核审理、归纳总结,全程不定期巡检通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责任到位”。二是严格复核审理。压实各级质量控制责任,明确创优项目的审计组审核、业务部门复核、法规部门审理责任重点,把住“审核关”“复核关”“审理关”“审定关”。三是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开展全市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用好检查发现的成果,通报检查发现的典型问题和案例,做到“检查一次,警示一片,规范一域”;编发《优秀审计项目案例选编》《优秀经验材料汇编》,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说,帮助审计人员具体、清晰地了解优秀审计项目产生的全过程,快速、直观的掌握审计方式方法。
坚持深化成果运用,提升审计监督“威慑力”。一是压实整改责任。持续深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审计跟踪督促、各类监督协同配合的整改工作机制;将审计约谈与审计发现问题、问题整改落实同步跟进,一体推进“查、追、改、治”,持续跟踪审计整改效果。二是突出贯通协同。积极主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工作联通、成果融通。三是深化成果运用。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深入研究审计发现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制度漏洞,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对策建议,形成审计专报或综合报告,服务领导宏观决策。2023年提交审计专报、综合报告等被市领导批示46篇次,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延伸阅读:
乌拉特中旗审计局强化审计监督助经济规范
黄石港区审计局做实乡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高安市审计局:开展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