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咸安:亮剑中小河流治理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近期,咸安区审计局以系统化、精准化、实效化为导向,对辖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全链条跟踪审计,推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提质增效。
聚焦资金主线,紧盯规范高效。审计组以资金流向为脉络,严查预算编制科学性、资金分配合理性、拨付流程规范性,重点核查专项资金是否足额到位、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滞留挪用或低效闲置;细核成本控制机制是否健全,绩效目标是否量化可考,是否通过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能。通过“穿透式”监督,促进资金管理从“账目合规”向“效益增值”转变,为项目推进注入“源头活水”。
严把质量关口,夯实工程根基。审计人员聚焦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生态护岸等关键环节,审计组以设计标准为基准,深入核查施工方案合规性、材料验收严谨性、监理履职到位性;以隐蔽工程为重点,通过实地踏勘、数据比对、影像追溯等方式,检验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工序衔接是否规范、验收程序是否闭环;以安全长效为导向,关注工程防洪排涝能力是否满足设计标准,历史隐患点位是否根治,应急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推动实现从“短期整治”到“长效管护”的升级。
锚定生态红线,守护绿色底色。审计组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审计紧扣生态修复核心目标,监督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是否因地制宜、水域岸线生态修复是否科学施策、施工期环境监测是否全程覆盖;关注工程与周边农田、村庄、湿地的协同治理成效,推动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功能融合”的治理愿景。
强化数智赋能,提升监督效能。审计人员创新运用“科技+人工”“数据+现场”模式,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对比河道整治范围,借助无人机航拍监测工程进度与生态恢复动态,利用大数据分析资金流向异常线索;搭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水利、财政、自然资源等多方数据,构建“项目进度—资金流动—生态指标”三维分析模型,实现风险预警前置、监督关口前移,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审计精度与深度双提升。
延伸阅读:
召开审计整改专题会议 开展地铁跟踪审计
高原赴平陆运河项目跟踪审计现场开展调度
持续开展项目跟踪审计促进规范项目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