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咸丰审计:高质量审计赋能 擦亮咸丰生态文明底色”
作者 邓耀辉 覃琼芳
近年来,咸丰县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审计机关的各项安排部署及“全面推进高质量审计”工作要求,持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始终做到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咸丰篇章更好发挥审计力量。
一、高质量审计谋划与县域生态发展同题共答
围绕中心,聚焦热点、关注难点、突出重点,精心谋划审计项目,全力护航“美丽咸丰”建设。一是聚焦践行“两山”实践抓好谋划。围绕全县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谋划实施全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关注旅游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资金管理使用及绩效情况,助力全县发展壮大“1+3”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生态文化旅游+富硒产业、绿色建材及新材料、清洁能源),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二是聚焦绿色产业发展抓好谋划。围绕全县“三茶一药一猪”(茶叶、藤茶、油茶、中药材、恩施黑猪)绿色产业布局,谋划实施全县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审计、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审计,重点关注绿色产业效益发挥、农业产业发展系列奖补政策落实落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聚焦五大专项行动抓好谋划。围绕全县深入推进“山更青、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城乡更美”五大专项行动,谋划实施全县生态环保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重点关注县域农村垃圾治理、林长制河长制落实、生态环保资金管理使用绩效,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二、高质量审计监督与县域生态发展同频共振
坚持问题导向,精选审计重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监督路径,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县域生态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审计对象行业领域特点研究,同频共振把牢审计工作“方向盘”。紧扣县委、县政府推进生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审计对象的县域特色和行业领域特点,开展针对性研究,精准锁定审计对象。通过座谈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系统研究审计对象行业领域政策措施及其出台背景,做到立足行业特点、跟踪行业热点、破解行业难点,研究制定审计项目工作方案,找准审计切入点。二是加强审计现场调查研究,同频共振把牢审计质量“生命线”。紧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严格落实审计现场、征求意见、正式报告三级审理工作机制,对问题定性、责任界定、处理意见、审计建议开展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审计风险点,复盘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审计方法措施,真正让一贯到底的穿透分析延伸到审计末端,确保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反映问题全面精准、审计建议切实可行。三是加强贯通协调机制研究,同频共振打造审计监督“新引擎”。持续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察监督、统计监督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不断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助推形成衔接顺畅、配合有效的“大监督”格局。
三、高质量审计成果与县域生态发展同框共画
坚持审计整改与揭示问题一体推进,以高质量审计建议、高质量审计专报等为载体,不断放大审计效应,有效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利用。一是强化问题源头挖掘,提升原因分析深度。始终坚持审计全过程分析管理,深挖政策执行的体制机制、历史背景及关键环节职责分工、管理责任落实等方面原因,提出具体务实、针对性强、“可批示、能落实”的审计建议,促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二是强化共性问题归纳,提升审计成果高度。始终坚持对审计结果进行系统把脉、综合分析、总结归纳,形成高质量审计综合报告,及时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强化整改刚性约束,提升成果转化厚度。始终坚持把审计整改作为日常监督、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扛牢督促检查整改政治责任。出台并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操作规程》,明确审计部门内部抓整改的责任体系和操作流程,按照分类整改要求,定期更新审计问题整改台账,对整改不力的第一时间下达审计整改督办函,确保审计整改“清仓见底”。
延伸阅读:
十堰一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收回城建配套基金
荣成落实审计整改规范国企资本收益管理
抚远人大财经委对2023年审计整改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