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枣阳:“131”工作法助推“科学规范提升年”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枣阳市审计局紧扣“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总体要求,研究实施“131”工作法,从“项目立项、质量审理、整改实效”等方面综合贯穿发力,切实提升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紧盯重点,抓好“1”个立项。坚持把审计项目立项当课题研究。局党组高度重视项目谋划,以省委聚焦支点建设“七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指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民生保障、生态环保、文化创新、区域联动战略等4个领域重点项目9项,使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动性更强、契合性更高。立足项目需求制定《2025年度统一组织审计项目人员分配表》,统筹人力、数据、技术资源量身打造审计组,实现项目立项与审计力量资源匹配效益最大化。
二是紧盯质量,规范“3”阶审理。将审计质量审理贯穿于项目“前、中、后”三个阶段。审前,由法规审理部门研究出台本单位《查出问题整改分类和结果认定操作指南(试行)》《审计项目质量管控规范指南》,明确审计文书格式、取证单及底稿编制、项目实施流程等操作规范;审中,在项目现场实行关键节点报备制,定期跟进调查取证、问题定性、报告撰写等重点进程,按照审计组实施方案制定的审计事项和重点同步审理。审后,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开展审计项目质量“晒评比”,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标准开展综合评判,并将档案最终审理检查结果应用于年度绩效目标考核。
三是紧盯实效,应用“1”个整改。探索实施审计整改、审计成果双向转化机制。建立由局法规审理部门牵头、各业务股室配合的整改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整改台账,落实跟踪督促、情况反馈、整改销号的动态管理。从审计成果实际运用角度出发,科学谋划高质量审计移送成果,建立移送问题线索台账,定期跟踪督办,提高审计成果应用质量,持续推动“审计整改”向“审计成果”转化落地。
延伸阅读:
落实审计整改山东规范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
随州审计出台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办法
德州市分行业强化审计整改"全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