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丹江口:以研究型审计推动治理效能跃升”
作者 吴涛 杜凌云
今年以来,丹江口市审计局以开展“三大行动”为契机,坚持把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于审计全过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部门管理堵点和资金使用绩效,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以高质量审计监督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从“排队缴费”到“扫码支付”——44030名学生家长缴费“足不出户”。在对某市属高中审计时,审计发现该校存在使用教师个人收款码收取学费的问题,资金未及时归集财政专户,存在截留挪用风险。该局第一时间会同财政、教育等部门开展专题研究,推动市财政局出台《关于非税收入电子票据收费后个人缴费实行银行收款码缴费的通知》,明确“缴款人扫码缴费、执收单位清单核对、财政非税账户清算无缝衔接”的操作规范。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全市27所幼儿园、45所中小学,惠及学生4.4万余名。实现足不出户即可缴费,彻底解决了“缴费难、排队慢”的问题。
从“重复申报”到“免申即享”——10000名学生领取助学金“一次不跑”。在对教育系统审计时,该局发现“国家助学金应享未享”问题屡审屡犯,根源在于学校要求家长每学期重复提交证明性资料,未及时申报将导致错失申领机会。该局以审计建议函形式向市教育局提出“数据共享、免申即享”的建议,打通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壁垒,建立“助学金享受对象数据库”,由主管部门统一资格认定,学生无需申请即可直接领取补助。政策落地后,全市8000余户家庭的1万余名学生受益,学校档案管理成本同比下降90%,群众满意率达100%。
从“沉睡资产”到“变现增效”——1100万元罚没物资“颗粒归仓”。在对某行政执法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发现大量罚没物资因处置周期长、流程繁冗,长期积压导致贬值,且年度保管费用支出较大。该局对罚没物资“入库—保管—处置”开展全链条分析,推动市财政局出台《罚没物资集中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促进各执法部门完善物资管理机制。结合本地实际,统一由财政部门牵头优选拍卖机构,与执法机构“一站式”对接,提升处置速度。截至7月底,已入库罚没物资处置收入1100万元。
延伸阅读:
秭归加强贯通协同打好审计监督"组合拳"
日照出台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
武汉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提升审计监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