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彩聚智 专业护航——北京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国际化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28日下午,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与北京资产评估协会主办的“京彩聚智专业护航——北京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国际化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贸易强国、扩大服务业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部署,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展现北京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以下简称“两师”行业)在服务国家和首都高水平开放中的突出贡献,分享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益经验,搭建广泛合作平台,推动北京“两师”行业迈向国际化发展新高度。
北京市财政局一级巡视员、北京“两师”行业党委书记于保江,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旗舟,北京资产评估协会会长王子林出席会议。来自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香港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澳洲会计师公会、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以及央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新闻媒体等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一、领导致辞:肯定成绩,擘画发展新蓝图
于保江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北京“两师”行业在服务中国企业出海、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他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十五五”规划蓝图即将展开,北京“两师”行业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加快国际化进程。
于保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化聚智协同,共筑系统格局。坚持国际化发展的系统观,推进多方联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人才引进、跨境执业、国际交流等方面精准施策,为行业“走出去”清障搭台。二是聚焦专业筑基,锻造国际竞争力。持续深化专业能力建设,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智能审计”“智慧评估”新范式,加强高端国际化人才培养,打造精通国际规则的专业队伍。三是营造良好生态,赋能国际化发展。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提升战略支撑与服务能级,当好“宣传员”和“护航员”,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准则与国际趋同、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集成先进典型案例上强化专业服务,为执业机构“走出去”保驾护航。
赵旗舟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北京“两师”行业在服务北京对外开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注册会计师与资产评估行业是企业“走出去”的“导航仪”、跨境合作的“润滑剂”,在助力中国企业跨境融资、海外并购、合规经营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结合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赵旗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争当“两区”政策的“率先实践者”与“积极建言者”。希望大家充分运用北京在跨境服务、人才引进、数据流动等方面的开放政策,并在实践中及时反馈问题、提出建议,共同优化政策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制度型开放的创新效能。二是善为产业生态的“协同链接者”。期待北京“两师”行业进一步融入首都开放生态,加强与金融、科技、贸易等领域的跨界协作,构建“专业服务+产业出海”的共生体系,为企业提供全链条、高能级的国际化解决方案。三是勇做“北京服务”品牌的“国际代言人”。希望大家持续提升专业标准的国际认同,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专业服务的品质与价值,让“北京服务”成为全球市场的信赖之选。
二、主旨演讲上半场:智慧碰撞,政策解读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
论坛上半场聚焦“政策导向与企业出海实践”,5位嘉宾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实操进行了精彩分享:
1.沈筱婷(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放处处长)在《彰显首都担当,赋能企业出海——北京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演讲中,系统解读了北京市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大部署和政策体系。她指出,北京正全力打造共建“一带一路”高标准建设的试验示范,专业服务机构要把握“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及中欧班列建设机遇,在跨境服务、标准对接、风险防控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王晓芳(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副总裁)以《新香港·新机遇——助力内地企业上市融资与国际化出海启航》为题,详细介绍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最新发展和制度创新。她表示,香港交易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为内地企业特别是新经济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渠道,同时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体系。
3.黄蕴洁(中车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从央企实践角度分享《央企“走出去”与专业服务协同》。她以中车海外项目为例,阐述了专业机构在跨境并购、项目融资、税务筹划、合规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强调建立“专业机构+产业资本”协同出海模式的重要性。
4.李峰(汉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CFO)在《利安达助力汉朔科技全球化布局的实践与启示》演讲中,分享了民营企业全球化过程中的经验。他详细介绍了利安达在企业海外架构搭建、跨境资金管理、税务优化等方面的具体服务案例,强调选择“懂业务、懂国际、懂本地”的专业合作伙伴的重要性。
5.邵楠(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华北区总监)以《行稳致远筑根基,人才为舵领航行——ACCA赋能中企国际化人才转型及对注会行业的镜鉴》为题,深入探讨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她指出,未来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数字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可持续发展知识等核心素质,行业应当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主旨演讲下半场:创新驱动,专业深耕与技术赋能并进
论坛下半场聚焦“专业服务创新与科技融合”,7位业内嘉宾从审计、税务、评估、投后整合等维度展开深度分享:
6.何之蕾(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在《立民族根基,拓全球版图》演讲中,系统阐述了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她介绍,信永中和通过“以中国需求定战略方向,以专业能力筑服务底气”,建立了覆盖21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网络。她特别强调,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要发挥“懂中国、懂国际”的双重优势,在服务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7.李晓强(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在《跨越边界的共生——中企海外投后整合的破局与新生》中,提出了严谨的投后整合方法论。他指出,有效的并购整合需要从交易协议签署前就着手准备,贯穿尽职调查、协议谈判、交割各阶段。通过建立“整合管理办公室”(IMO)机制,在治理管控、人员保留、财务整合、业务协同等关键领域系统推进,才能实现并购价值的最大化。
8.张书(德勤中国国际税及并购重组服务合伙人)在《新形势下中企出海的税务合规与优化》演讲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税收环境的变化趋势。他从投资控股架构、资金安排、知识产权规划等维度,分析提示中资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并强调中资企业在出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一定要转变观念,在合规基础上提升税务效率。
9.乔漠(毕马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心主管合伙人)以《绿地投资与跨境并购——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战略与价值实现的协同路径》为题,通过跨境并购内在逻辑与市值管理政策导向的演变和大量数据分析,论证了跨境投资与市值管理的联动关系。他指出,2024年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65%拥有海外业务收入,跨境投资已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央企和民企的典型案例,他展示了专业机构在帮助企业通过跨境投资实现价值提升中的具体作用。
10.胡咏华(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席)在《促境外投资会计信息提质,护国有资产安全》演讲中,系统提出了会计信息在境外国资监管中的“三重价值”:决策支撑、合规底线和资产监管。面对境外环境复杂多变、事务所自身短板等挑战,大信通过构建“国际—国内”双轨衔接体系、建立全链信息管控机制、打造风险预警模型等创新实践,为境外国有资产安全提供了专业保障。
11.李业强(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在《AI力量重塑国际评估业务》演讲中,深入剖析了资产评估海外业务面临的“四难”问题,即跨境数据获取难、标准体系衔接难、风险信息提炼难、全球服务拓展难。他提出通过智能数据采集与全球数据库构建、自动化估值建模与远程协同评估、智能报告生成与多语言实时翻译、风险智能预警与合规导航平台四大路径,实现评估业务的智能化转型。
12.李永刚(北京中企华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以《深耕“一带一路”,打造全链服务》为题,分享了中企华在国际化服务中的创新实践。面对评估标准差异、监管衔接不畅、服务成本高、数字化基础薄弱、关键领域话语权不足五大痛点,中企华通过构建全球网络布局、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创新服务模式等举措,建立了覆盖投前、投中、投后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四、论坛总结:凝聚共识,京彩续写新篇章
王子林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论坛主题聚焦、内容务实、交流深入,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表示,于保江书记和赵旗舟主任的致辞为行业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希望,各位嘉宾的演讲既有政策高度又具实践价值,既有理论前瞻又接企业地气,为推进行业国际化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为进一步深化论坛成果,王子林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速成果转化。希望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将论坛凝聚的智慧系统转化为具体的发展策略与服务方案,让思想共识切实推动行业国际化水平提升。二是深化科技赋能。主动拥抱AI与大数据技术,探索跨境审计效率提升、资产评估智能化等新场景。三是构建共生生态。协会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构建“专业服务+产业出海”的协同生态,促进各方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能力共建中实现共赢。
延伸阅读:
北京注协维权委员会举办专题培训
北京注协举办数据资产入表应用案例研讨会
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师协会集团访问北京注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