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人物正文
 

齐大庆博士的人文情怀(2)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05-11-19  作者:待查   编辑:ycy

阅读:2708  打印   RSS 字号:||

  记者生涯:充满梦想与激情

1987年,在毕业前半年,齐大庆来到了地处北京市宣武门大街的新华社总社,开始了实习生活。起初的三个月,他是在体育部度过的。那时,他总是到处追踪各个体育赛事和运动员,生活忙碌而又充实。来到新华社的第四个月,他转到对外部的中国特稿社。在新华社特稿社做记者,需要就特定行业的特定事件或特定课题等进行全方位采访和多角度报道,文章以深度分析为主,并要求用英文撰写。在这里实习的齐大庆,非常喜欢这种带有研究和调研风格报道的写作方式,因表现优异,他毕业后被新华社的中国特稿社留了下来,成为这里的正式一员。
  齐大庆在新华社工作了三年。其间,新华社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让齐大庆现在回忆起来还充满着幸福。特别是在中国特稿社的那段时光,那时的年龄正是一个年轻人理想主义色彩最浓重的阶段,对国家、对个人来说,一切都在快速发展着,蒸蒸日上。齐大庆当时的报道重点是石油行业,国内大多数的陆上油田和渤海的海上钻井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一直涉足经济领域的齐大庆,有很多机会接触各类型的企业,他慢慢开始对企业管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989年下半年,国内环境的变化使他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他希望能够去美国攻读MBA,以便完成从旁观者到企业运营管理的参与者的转变。当时在国内这还是一个很陌生的专业。
  考过托福、GMAT,齐大庆就忙着开始申请美国的商学院。虽然拿到了很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在美国读MBA能拿到全额奖学金却异常困难。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提供奖学金最高的就是哥伦比亚大学,但也只是半奖,这对于当时的国内留学生来说,远远不足以支撑他们在美国的求学和生活。正在这时,位于夏威夷的东西方研究中心(East-West Center)为齐大庆提供了全额奖学金。这家隶属美国国会的研究中心侧重研究亚洲,多年以来都有邀请亚洲年轻人去帮他们做研究的传统,同时提供全奖支持他们就读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希望借此潜移默化地影响亚洲的青年。该研究中心下属的一个研究所专注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能源政策方面的研究,在新华社特稿社报道石油行业的三年经历,使齐大庆有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1990年,齐大庆正式辞职离开了新华社。因为在复旦读的双学位在当时是等同于研究生的,所以和研究生毕业后的服务期限一样长。因为还未做满服务期,出国前要先到复旦大学交纳9000元的赔偿金。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笔钱还是很大的一个负担,最后赔偿金是由齐大庆的父母积蓄加上亲戚朋友处借款凑来的。上飞机赴夏威夷的时候,齐大庆的兜里总共只有30美元。

海外生活:难忘的“8·15”

1990年8月15日对于齐大庆来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第一次出国,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这一天发生的点点滴滴,即使过了15年,他依旧记忆犹新。他说:“进美国海关时,海关官员看了我的护照和签证之后,什么也没说,而是让我到旁边的一个屋子里等着,那屋子里坐着二三十个来自菲律宾等国家的人。”默默地坐了大概有三四个小时后,进来一位海关官员,说没问题,就让他过关了。虽然最终是过了关,但原本约好来接机的中国同学会的朋友等了两三个小时,一直不见其人影,以为是航班延误,早已离开。
  初到夏威夷的齐大庆,怀揣着仅有的30美元,忐忑地坐上了一辆出租汽车。他一路上都在担心自己的这点钱是否够付出租车钱,到了学校,计价器停在了27.5美元上。付过车钱,齐大庆的兜里还剩下2.5美元。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没吃午饭的他就在学校附近逛来逛去。这时,他发现了一家Burger King(快餐店),从没点过洋快餐的他边看别人点餐边学,当他发现了一款2.49美元的套餐后,几乎倾其囊中所有,终于吃到了中饭。所幸的是,晚饭是在学校的中国同学那里解决的。这就是他记忆中第一个难忘的“8·15”。第二天,东方研究中心安排妥了一切,齐大庆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开始步入了正轨。这一年的圣诞前夕,远在北京的妻子也来到了他的身边。
  在夏威夷攻读MBA的两年中,有着三年自在记者经历的齐大庆被教授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吸引了。还是学生的他看到教授们不需要坐班,不需要朝九晚五,似乎是自己时间真正的主人。但后来真的成了教授之后,齐大庆才知道“教授其实有很多的压力”。
  出于对教授职业的向往,他开始和相处比较好的教授聊天探讨这一话题,才知道在美国做教授一定要有博士学位。这时已是1991年的12月,申请就读博士已经有些晚了。恰好此时,密歇根大学一位到访的会计学教授,因为和齐大庆处得很好,邀请他师从于自己,于是齐大庆就只申请了密歇根大学。当时,妻子认为,只申请一所大学不保险,强烈要求他又申请了密执安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1992年是美国经济的一个调整期,当年博士毕业生找的工作不是特别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就将会计学博士的录取名额缩减了,于是他就去了妻子要求他额外申请的密执安州立大学。
  转眼间,四年的博士学习结束了。1996年春天,齐大庆开始了在美国大学的求职面试。其间,刚面试过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正准备去密歇根大学面试的齐大庆得到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邀请,很快就拿到了聘用通知。但是该大学当时施行的不平等的聘用待遇使其非常不满意。他回忆说,“香港科技大学当时仍然保持着殖民地传统,给教授职位的待遇分两种,一种是给香港人、大陆人、台湾人,还有一种是给外国人,给外国人的待遇要比当地人好很多”。齐大庆觉得受到了歧视。正在这个时候,得知齐大庆在香港的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也请他去面试,并很快也发出了聘用函。而这时的香港中文大学已经取消了对当地人和外国人的差别待遇。考虑到学中国哲学的妻子喜欢在亚洲工作和生活,齐大庆放弃了美国大学的面试机会而最终选择去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到达香港的那天是1996年8月15日,这距离他初踏美国土地的1990年8月15日,整整六年。又是一个难忘的“8·1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关于 齐大庆 的新闻 关于 齐大庆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