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过多久,ZJ所的快乐日子结束了。
事务所的兼并,本来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但ZJ所由于种种原因,不兼并反而分裂。又一个年审之前,ZJ所分裂为3块,人员、业务都是分裂为三块。没人能制止这个分裂。
看着昔日友好的同事,纷纷散去,我开始寻觅新的单位了。
5、 我的第三个事务所
ZH所,好像比我前2个所都有名气,所做的行业也是大行业,大国企。我在这里呆了两年,整整两年。离开这个所的原因,和离开ZJ所时正好相反:它合并了。合并是大势所趋,但是ZH所的合并匪夷所思,ZH所把所长的位置,公司的控制权,业务关系,一概交出,和ZK所合并了。ZK所的所长成为新所长,带来大批员工,这些员工的薪水听说普遍比我们低一点,据说我们的工资也要向他们看齐,于是很多人都另谋出路了,我也是如此。
在ZH所,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大项目,什么叫做大国企。每个项目至少持续一月之久,做起来好似永无止境,翻来覆去的,这个项目好不容易结束了,下一个项目还是这个单位,继续做,最后导致企业会计和审计人员都非常的熟悉了,会计们眼看着一个审计员逐年升级,最后成长为部门经理。
在ZH所,我真的开始独立带项目了。我的助理最多达到7个,声势浩大,每夜在客户办公室加班,都会有保安上来,问我们要否开水什么的,其实我们都明白,保安们很想知道这许多人深夜泡在办公室是否有什么需要他们武力禁止的行为。当然,平常的项目我只有1-2个助理。
ZH所的助理是我从业以来见过的最好的。忙季聘用的学生,几乎不用教什么,交待下科目,都会好好的完成,为单个项目聘用的临时助理,有的从来没接触过这个行业,居然一边看账,一边了解情况,最后执行的程序比熟手还深入漂亮,并且抓住了关键点。
如果说在前两家所,见到企业帐务上的错误还大惊小怪,有经验剧长的感觉,那么在ZH所,经验的积累感不是那么强烈了。所以直到目前,我还是坚持,如果要积攒审计经验,3年足够了,再做下去,实在不会感觉什么经验上的进步。
6、 现状
今天,我仍在北京某所做具体的审计工作,说一说我的现状,可能会给一些渴望从事事务所行业的朋友一些启发。笑。
我的心理素质已经有了长远的提高,如果企业报表和帐务差上几百块钱,我会心平气和地不予追究,再也不是当年为2角钱对不上威逼会计查找的样子啦。与其捣腾几年帐务去核对几百块钱,还不如做更有用的事情。
对于具体的项目,我很少用抽查凭证的方法去发现问题了,因为现在的企业都与时俱进,争相在政策原则方面来点误差,其凭证却无一例外,做的非常严谨。嗯,当然有的项目,被我的上司批判说抽凭证数量不足。
如果发现企业有很大问题,我会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去解决,无论数字多惊人,我都不会大惊小怪,但是,如果企业没有大的问题,那我会大惑不解,苦思良久:这企业怎么居然没有问题呢?
我已经习惯于以最少的助手(有时我独自一人下现场做科目直到出报告),最短的现场时间,最长的现场后时间,旷日持久地和企业反复拉锯,谈调整,谈披露,用正式的信函提出几十条调整分录,一笔一笔和企业谈,一点一点挤牙膏一样搞定一份报告,也习惯了企业为增加费用或利润,把昨天还信誓旦旦说“找不到”的合同快递到我手里,当然也习惯了企业在我的报告就要签字打印的前夜,忽然又心血来潮,提出修改某项数字。
说到薪金待遇,参加CPA考试时的远大梦想,至今没有实现。也许最初的宣传本来就不是业内人士做的(此类宣传目前还是被各种培训班炒做,一如10年前)。如今看见尚有人把CPA列作高收入阶层,只是笑笑而已。此类广告也不是罕见,经常在打开网站时,醒目的提示扑面而来:21世纪最有前途的职业!别误会,这不是说CPA,这是说传销。
不仅薪金方面,技术方面也是。好像我已经整整两年都在不停地做项目,我好像是已经机械化了,除非和项目有关,否则绝对不关心。于是我不知道财经方面的大事(和我们事务所相关的除外),我不知道财政部和税局的新法规(除非我的项目用到它,但是也只是在用到的时候去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