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审计局持续深化智慧审计,在资源环境、政府投资等审计项目中,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构建“空+海+地”全景式审计模式,打造审计应用新场景。
一是利用“无人机+实景三维模型+激光雷达”技术,破解空间领域核实难。在大型应急工程审计中,运用无人机+实景三维模型+激光雷达等技术,通过构建涵盖540亩场区、上万个房间、误差率仅为0.01米的实景三维模型,审计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准确核验工程结算中集装箱用量、顶棚面积、空调安装数量等关键事项,推进建设方建章立制,严防质量隐患,辅助审减工程造价2500万元。
二是利用“北斗+GIS+AIS”技术,破解海洋领域追溯难。在部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运用渔船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船舶防碰撞预警系统等技术,通过数据采集、坐标转换、综合分析等,实现对渔船轨迹的“可视化”追溯,解决传统审计手段难以追溯、核实、取证问题,促进1200万元财政补贴规范使用。
三是利用探地雷达技术,破解地下领域查证难。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该局运用探地雷达技术,通过对高压旋喷桩、砼包管等隐蔽工程施工的真实性进行抽验,避免了常规性开挖检测方法造成的破坏,最大限度保护已完工程。同时为审计发现问题提供依据,核减高压旋喷桩1.95万米,审减工程造价110万元。
延伸阅读:
北京注协举办会计所智慧审计生态研讨会
建成涉及十二行业数据库山东推进智慧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