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Offer:心情像坐电梯
我是我们班第一个接到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一面”通知的人。面试我的那个Manager大概被我侃晕了,一个劲夸我聪明,面试结束后还主动送我出办公室。出了公司的门,心里那个美啊,满怀憧憬地筹划起了“二面”的战略战术。可没想到,那天以后,他们就像是把我忘了一样,一个电话、一封邮件也没有。我们班后来去“一面”的几乎都拿到了“二面”通知,就我没有!我真是想不通:论实力,我就算比上不足,比下总有余吧;论表现,那天应该没犯什么错呀!难道面试官频频冲我点头微笑,只是一种习惯性表情?
那段时间我就这么自己瞎琢磨着,整天眼巴巴地看着手机,一看到陌生的固定电话号码呼入,立刻心跳加速,然后深呼吸,用极冷静的声音优雅地说出———“喂”。每天中午和晚上睡觉前,我都准时检查2次E-mail,但邮箱始终是空的,我甚至怀疑是不是邮箱坏了。这么折腾了10几天后,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上午手机响了,我一看号码,不熟!心想可能是德勤终于想起我了,我按下接通键时手都在发抖。
“您好,我们是德勤公司,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公司的关注。”我一听,心就凉了半截:典型的冠冕堂皇式开头!电话那头继续说:“您在第一轮面试中的表现非常出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到这里,剩下那半截心也凉了:完了,肯定遭拒了!我尽量掩饰沮丧,心不在焉地接着听他怎么把剩下的惋惜、抱歉说出口。“由于您的出色表现,所以我们决定免去第二轮面试,直接录用您了!”啊?我没有听错吧?!原来只是等“二面”通知的,没想到竟然等到一个Offer!
也许是这个神奇的StraightOffer真的带来了好运,当天下午我又接到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录用通知,后来更是一路顺风顺水,“斩获”了另外两个Offer。现在想想等回音的那10几天,真是够磨人的!
Cathy出身名校新闻系,至今已手捏两家“四大”、一家跨国企业的管理培训生、一家著名IT公司和一家沪上强势媒体共5份录用意向。面对截然不同的未来,Cathy感叹:“Offer多了,其实也很烦的!”
挑Offer:我的郁闷谁了解
那家媒体就是我大实习的地方,采访啊写稿啊这些事情都已经很顺手了,同事之间也很熟,在那里工作应该是首选,当然要投简历;我这个人兴趣广泛,又喜欢商界瞬息万变的挑战,所以也投了一些公司;“四大”是最先过来抢人的,去会计师事务所好像也不错,起点高,行业又有前途,于是也投了,就是听说小姑娘做审计太辛苦了,人会老得比较快。
没想到,现在Offer一下子都来了。别人看我这么挑挑拣拣的,以为我很幸福,其实压力真的很大!没有社会经验,我们特别容易被一份职业光鲜的外表吸引,像今年流行招Trainee(培训生),大家就都去报,但不是每家公司的培训生,你都适合应聘:做财务的要心思细密,做销售的要腿脚勤快,做市场要触觉敏锐,做行政管理要统揽全局……要是冒冒失失入错行上错船,以后哭都来不及!
其实我蛮想跟同学聊聊这些事情,听听他们的意见,但又不敢多问多说,怕影响他们的心情———毕竟现在没找到工作的还是大多数,免得别人误会我招摇炫耀。说不出的郁闷啊:看着一个个Offer马上就要到Deadline了,我还没定方向,感觉有些迷茫和无助……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Ealin同时被3家外企相中,最终她选择了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跨国公司。说起为何拒绝了另外两家抛出的橄榄枝,Ealin皱起了眉头,“说真的,我觉得有些对不住其中一家,拒了它真不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