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同事关系 1)会计师事务所 事务所每年都要招上百十来人(税务部比较少,但每年也有20左右),又因为事务所是一年一evaluation,一年一升级。这种关系很像是上学的感觉,同一年招的就像是同一年级的同学。第一年就是一年级,之前进公司的同事谁都能找你帮忙做事,到了第二年,同一年招进来的人一起升级,新的员工招进来,二年级的就可以让一年级的帮忙干活。如果哪年有人没升上去,就像是留级一样,你说那个人还会不会留在公司呢(不过除了senior升manager,下面的升级一般都没什么问题)。 同一年招进的员工关系都很好,差不多都是一届的,一起培训,一起学习熟悉公司情况,一起挨客户和老板的骂,一起发牢骚。而且在级别低的时候,不涉及什么利益冲突,感觉真的像同学关系一样,没有什么在校园里听说的工作时勾心斗角,还是一样的天真烂漫。同一事务所同一年招进的员工,很多都在校友录上建立了班级。 级别升到senior之后,由于人员构成就不那么一致了,有从下面升上来的,有留学回来和跳槽过来直接做senior的,而且为了升职做经理,同一事务所的senior也会互相明争暗斗,争夺好的大的客户什么的。经理之间的竞争就更别说了,内斗就很厉害了。 对了,审计部经常出差,出差的时候很可以增进友谊的。另外,审计部因为有时候太忙了,可能senior,manager因为太忙了,也没时间争来争去的。但是高级别人的事情谁说的准呢。 2)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的同事关系和一般的外企没什么不同,因为员工是随时招进来的,没有会计师事务所那种规则的整体的招聘(每年也会固定找几个trainee,但因为数量较少,不代表主流),所以同学一样的甜蜜关系是很难形成了。大家也在一起吃,一起笑,但是那种大家一起奋斗,一起吃苦的感觉好像没有了。 不过因为外资银行分工非常细,很多部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同一级别做同一件事情的人并不太多,而且升级和在银行工作的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再加上没有升不了经理走人的压力,因而内部竞争好像也没有会计师事务所那么激烈。 3)相同点 相同的是事务所和外企都是外企,有着一般外企的“性格”,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很融洽,见面叫英文名字就行了,一般情况下,老板和员工说话也很客气,都是以互相帮忙来让员工做事,等级观念有,但是一定比国企淡些(当然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员工出错的时候,老板就绝对是老板了)。 (七)-对英语的要求 都是外企,所以英语都是公司内部的第一书面流行语言,发个通知什么的,员工内部email说个什么事,经理布置任务,反正几乎所有的书面文件都都用英语。口语一般没什么机会说,除非你的老板是外国人,或者你的客户的联系认是外国人,否则都是中国人,就没必要说英语了。但是对于书面英语的要求,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1)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部的内部email,报告等也都是英文,但是因为会计凭证很多是中文的,函证也常常要发给内资企业,最关键的是,国内要求审计报告从会计报表到注释都必须是中文的,所以相比之下,审计部对英语写作的要求是最低的,写的东西一般有内部format,比较标准化,不会经常写长长的英语report。 税务部对英语写作要求很高。Associate通常要帮seniordraftemail,draftreport,draftalmosteverything。一方面经常要帮senior把晦涩难懂的新法规范译成英文,另一方面由于有咨询性的工作,要把咨询方案用英语写成报告提交给客户。客户的问题各不相同,写的报告也各不相同,再加上有些技术含量,一些税务财务专门用语,经常是写到最后头昏脑胀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了。我想说的是做到税务部的senior,英语写作绝对是过关的。 总之,不同的级别,从associate到manager,对英语写作的要求都很高。 2)外资银行 对英语的要求就看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位了。有的部门只需知道自己那个部门的一些英语就ok了,有的部门只需读懂,没有特别多写英语的机会,但是有的部门是全部书面英语交流的,譬如帮老板做一些research之类,要写成英语的report给老板的。 与事务所的不同是,staff不会帮忙起草report,而全是由经理独立完成。因而外资银行对经理的英语要求很高,但是对staff的要求一般,至少staff不用用英语写又长又复杂的report。 3)个人感想 我觉得不管是事务所还是外资银行,工作之后没有人会去在意你一个介词用的对不对,拼写是不是全对,重要的是写出来的东西要让人看得明白,要是条理清晰,有逻辑和流畅的。感觉上在一个部门呆久了,就只会说行业相关的英语了,其他领域的英语基本就不会写了。但是我觉得不管在事务所还是外资银行呆几年,看很多页的英文材料应该是没问题了。语言像一种习惯,至少外企是可以培养这种习惯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