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开展高级会计人才[行政事业类]培训的通知(3)
核心提示: 财政部关于开展高级会计人才(行政事业类)培训的通知
(一)3年为一个培训周期,每周期分为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2个部分。首次集中培训时间为15天;跟踪培训实行在职学习、实践考核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集中培训以专题讲座、专题研讨、论坛等方式为主,主要是通过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学习和交流,夯实基础理论、提升知识结构、更新管理观念、拓展管理视野、培养组织协调能力,搭建起学员之间和学员与培训师资之间的沟通平台,同时,通过培训和综合考察,确定学员在职学习的方向和参与科研、实践的具体任务。集中培训结束时,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提供自学书目、课题项目和网上辅导服务,指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培训内容。
学员离校期间,实施跟踪培训。学员按照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提供的自学书目、课题项目进行自学,定期参与专属网络论坛的讨论,按时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的各项活动,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学习心得体会、业绩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等(1年内报送材料的数量不得少于7篇),边工作,边学习,努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
(二)在职学习的跟踪管理
建立高级会计人才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引导学员在结束集中培训后,持续进行在职学习,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是:
1、建立高级会计人才信息库和培训学员档案,对学员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在培训周期内,财政部或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不定期与学员进行联系,了解学员学习、工作、科研等情况。
2、组织、引导学员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员到国内外知名组织机构实地考察、研究,学习和交流管理经验。同时,组织学员根据培训情况和所在单位实际,撰写研究报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提供学术指导。另外,培训周期内和培训期满后,根据学员特点和所在单位实际情况,组织优秀学员参加财政部、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国家会计学院的课题项目、学术研究、调查研究、出国考察、准则制度征求意见、学术会议等活动,承担国家会计学院授课任务,逐步使学员成长为宣传会计政策的专家、研究会计制度的专家、培训辅导会计制度的专家、财政部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专家,给学员提供进一步施展才能的平台。
3、建立培训后持续跟踪评价体系。定期了解学员完成培训后的职业岗位变化,听取学员对学习课程的建议,为测评培训实施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六、培训教材
根据每期培训学员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
(一)以行政事业单位高级会计人才能力要求为指导,交流讲授高级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如新财经法规、新会计准则制度、金融理财、国内外预算管理、宏观经济、国际政治、领导艺术、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学以致用,解决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会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大纲(行政事业类)》,印发学员,并不断根据学员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关注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经济改革和会计改革等热点问题,组织系列专题讲座和互动研讨等,拓展学员视野。
(四)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为主导,开发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系列辅导教材,形成一套高级会计人才教材库,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进程、学员参与学习的效果等情况,定期对培训教材进行充实、修订、完善。
七、对学员的考核与管理
(一)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负责培训期间学员的日常管理。国家会计学院应当建立学员档案,系统记载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科研等情况。
(二)实行政府资助与考核挂钩制度。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周期结束考核合格的,其培训期间的培训费用由国家会计学院专项资金资助。未能按照规定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学习心得体会、业绩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等的,视为自动放弃继续参加培训的权利。
(三)引入淘汰机制。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根据学员在每个3年培训周期中的综合表现,以量化分为依据,择优选拔可塑性强、表现优秀的学员参加下一周期更高层次培训。每一周期的学员淘汰比例不低于30%。
(四)颁发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证书。学员学习期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合格者予以结业。学员结业时,由财政部用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颁发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证书。
(五)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取得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证书者,将择优聘任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申请成为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优先参加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国家会计学院组织的科研、学术等活动。
八、培训时间、地点与规模
(一)培训时间。2006年底或2007年上半年,3年为1个培训周期。
(二)培训地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三)培训人数。本期培训班人数为50人。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类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的通知(2006).doc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wangzq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