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网友说,要雪来个简历,越详细越好,雪以为斯言甚善,故写之。
网络的真谛在于其匿名性,身份的模糊,使很多事情都浪漫无比,如同大雪之下,无论琼楼玉宇,还是茅屋瓦舍,都一片白茫茫的,只有银蛇蜡象,再没贵贱高低,因此呢,雪在这里就不再自报姓名了,免得损伤了网络的优点。同样的道理,所述历史,尽量避免让朋友们猜出我是现实中的哪个人。
别笑哦,雪开始自述简史了。
雪生于上个世纪,某年月日,嘻嘻,具体哪天,属于机密,具体哪年,属于绝密。
1、 考证
那是95年前后,偶然知道有CPA这回事,我立即被各种宣传所激动了。
当时的宣传是怎样的呢?
CPA是高薪水高技能,同时非常受人尊敬的行业,在中国,由于经济的发展,至少需要30万人来做CPA。
无论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都是如此出奇的一致,有如策划好了的炒作。
我个性颇强,一直不喜欢看人脸色做事,读过此类宣传,自然心动:这不是正适合我吗?!我不喜欢官场(当时年少有志,丝毫不考虑进得去官场其实得有非常了得的本领),也不喜欢企业(在工商税务等等方面周旋,我自知不是能手),去做技术含量高的中介,不仅收入高,还非常的受人尊敬,岂不最好?
于是欣然考之。
一边备考,一边幻想着美妙的未来:如果我年薪有30万,我该如何花去,如果我每年换一个地方执业,我要多久才可以逛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这个动力可真不小啊,考试是在9月,整个夏天都在看书,听课,骑自行车早出晚归。那时街头音像店很多,门口会贴一大红纸,列示所售歌磁带光盘的名称,我注意到,排在各种流行歌曲前面的,是总理上任讲话录音。
第一年,5门全报,3门未过。那就接着考吧,第二年继续考,意外发现除教材外,市面上还有各种习题集,赶紧买了2种来看。习题很是简单,并且,稍微有错。不过没关系,这个习题就是练习速度的嘛,做就是。一进考场,好像来到了原始森林——监考的比考试的还要多。最后一门,审计,提前1个小时做完了所有题目,忽然觉得,早交卷有点对不起缴的考试费,便枯坐无聊,坚持很久才交卷出场。好像这年考题非常容易,我的3门全过了。具体考多少分,不知道,那时候只通知是否合格,不告知分数。
当时我在一个中小城市,各种机构办事都是不急,我的全科合格证在2年后才下来。
2、 实习
我所在的城市A,虽然只有中小规模,却也有几家全省重点企业,最著名的,就是那个世界知名、唯一敢与某某行业垄断巨头竞争的那个B企业。呵呵,还是为了网络上神圣的匿名规则,凡需指名的,我都拿字母代替好啦。
大企业既多,会计师随即也多。A市第一批注册会计师(评的,不是考的),全是大企业财务老总出身,年高有德的前辈,说话掷地有声的人物。在老师的安排下,我去一家小小的事务所实习,跟随的就是这样几位老前辈,其中一位精通英语和法语,但是他说的英文,发音和我所学的完全不同――我们年龄相差实在太远啦。
那是年审,我在寒风中驱bicycle前往A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每一天或者两天审完一家企业,所见都是手工账本,凭证也是数量微小。我虽然学的是会计专业,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正儿八经的账本,呵呵。
俩老头儿(他们自己彼此都这样称呼),一人拿报表,一人拿账本,点名一般,高声念数字,账表核对,然后开查。我被分派的第一项任务是:给某个科目开一张明细表。老头分完此事,很认真地问我:能不能完成?那架势,真好似将千斤重担交付与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