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青春岁月 |
来源:会计师
发布时间:2006-03-29
作者:谭伟
编辑:zlcx |
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看论坛和杂志上别人写的“四大”工作经历。那些熟悉的字句闪过屏幕,一看到,就会有流泪的冲动。 MSN上,以前的同事淡淡地说,这种情感,外人是不能理解的。 是的,那些时时在我脑海中回放的“四大”工作经历,虽然只有两年,却并非是简单的工作经验,或者两三行的履历表所能囊括。那是一段暗无天日的青春,然而,却在我的回忆里洋溢着温暖的光。 曾经忐忑 说是“四大”,其实我进去的偏偏是第五大,安达信。 毕业的时候,安达信是我们这家财经类大学里的最理想工作单位之一。印象里无人能比的高薪,屡屡见诸报端的赞美,让我从大三起,就开始为进入安达信做准备。 面试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是井底之蛙。来面试的女孩子一个个轻颦浅笑,化着素淡的妆,“一看就该在这种高级地方工作,”陪我来的哥们拉我的衣服。 一个在安达信工作的师兄在面试现场遇到我,他犹豫半晌,摇摇头,还是没说什么。我临走时,他感慨地说,你想来就来吧,不来一次这种地方,人是不会甘心的。 面试的过程反而觉得相当轻松,我是那种非常乐于面对竞赛的人,英文口语绝不担心出丑。因此,三轮面试下来,我反而越来越有自信。 拿到offer的时候我心情平静,等待的时间里,我已经设想过了N种结局。当然,这是最美好的一种。 曾经新人 惟一认识到自己是“新人”的时候,就是去深圳参加新员工培训。从工作第一天开始,我就成为了熟练工人。 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将某个大型全国性项目的所有分公司的固定资产明细分类汇总,再按年度做出汇总表格。 我忽然茫然一片,才发现面试时自吹的“精通excel”确实是吹牛。前辈给我演示了一次汇总表的设计,我惟一的感觉是,惊为天人。 不过这种压力很快就在宽容的工作氛围里消失。套用一个古老的比喻,我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的知识。逐步进入角色,逐步找到职场感觉,逐步成为excel高手。 干了几天简单的体力活,犯了几次新人都犯的错误,在简单的重复性工作里磨练着自己的耐心,老同事们说,工作不难,但是,如何在这些工作种提升你的水平,才是工作的目的。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不适应,这些工作不难理解,但是做起来却很麻烦,而且很容易出错,因为工作量通常相当之大,非常需要一个人的细致耐心专注。我屡次感觉到自己的自信被严重打击。等到后来,调试心态,沉下心来“对付”这些麻烦的工作任务,我才发现自己慢慢开始胜任。 这段时间里,如果有人问我写字楼附近的周围景观,我只好告诉他说,灯光璀璨。确实,我每次从办公室走出时,太阳都早已下班。不过后来我也开始看到天光,因为下班的时间逐渐从晚上六点开始推移至清晨六点——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况且有那么多同事陪你加班,我是真的忘记了下班的时间。 后来走出写字楼的时候,时常能看到日出,这是我在大学期间很少看到的辉煌景象。 曾经收获 “新人”的那段时间,学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合作。什么是teamwork,我在面试时看到了众多的例子。但是例子毕竟是例子,在工作中迅速培养起合作交流的气氛,让新来者感觉到融洽与舒服,这才是一种真正的teamwork。 另一个方面则是职场的“厚脸皮”生存法则,和四大鼓吹的teamwork一起,并行不悖。事实上,安达信的风格之激进,在五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里是公认的。这可能就是“资本家”的典型代表,力图以最有限的人力完成最繁重的任务,把每个人都推向所能承受的极限,以此来换取高效率和高利润。 做“新人”的时候,我对这一点,亦是感受深刻。大家永远都是非常忙碌的感觉。无形的压力来自似乎永远无穷的工作,稍长时间的教导绝对是奢侈。同事们永远眼睛红红睡不够。他们在安排给你任务时已经预先假定:你到安达信来干活,你是安达信的员工,那么你应该天生就明白安达信业务的一切做法和规则。新人也不例外。一切只能靠自己看,猜想,厚着脸皮求教。
|
|
|
|
|
|
用户登录 |
|
|
一周热点新闻 |
|
|
热门招聘 |
 |
|
|
专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