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是未来会计的生存之道
由于胡玉明主要研究战略管理会计,所以多年来,他一直在诠释企业经营理念与财务理念的关系,探讨如何使CEO具备财务理念,而使CFO具备经营理念,从而使CEO和CFO在企业中讲同一种语言,以获得良好的沟通。胡玉明认为会计只有成为企业战略实施系统的主要部分,会计行业的未来才能更好地发展。
在21世纪,会计行业的资格证书是否有生命力,关键在于它能否解决从“如何做会计”到“如何用会计”的问题。事实上,在计算机程序的辅助下,“如何做会计”的人才早已过剩,而“如何用会计”的人才--即那些能立足国际视野,从会计信息看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知道如何改进的人才--极为短缺。
AA是“用”的专家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之所以与AA合作,为职场人士开办AA专业资格考试培训班,是因为AA的国际化特征和课程设置有助于会计从业人员从“做会计”转向“用会计”,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及其有效实施。这与暨南大学会计学系一贯秉承的人才培养观念不谋而合。在21世纪,任何一个经理人(包括CFO)都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市场意识。AA专业资格课程可以很好塑造经理人(包括CFO)的战略思维,同时,AA所强调面对国际化的商业环境可以强化经理人(包括CFO)的市场意识。
谈到即将开始的针对职业人士的AA专业资格培训,胡玉明很有信心能把这个培训做好,虽然这是近两年广州市场第一次开办AA的社会培训。胡玉明认为培训事业的产品和制造业生产产品不同,制造业产品可即时检验并而看见的,而培训是服务营销,注重口碑。暨南大学有优质的师资力量,每年暨南大学会计学系40%的师资投入在社会教育;暨南大学会计学系和AA的合作已有10多年,相关老师采用AA大纲进行本科教学也有近四年时间,学生每科考试都取得了比AA平均通过率高得多的好成绩,因此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暨南大学会计学系有信心做好这件事。胡玉明相信学员通过培训可提高AA考试的通过率,并能从培训中受益,获得极大的增值。而鲜明代表国际化的AA,是21世纪财会行业人才通往国际化的桥梁。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是暨南大学会计学系的培养目标
作为会计学系的主任,胡玉明说暨南大学会计学系的发展方向是培养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人才。无论是暨南大学会计学系的培养目标,还是AA的培训,都必须能解决中国企业现实的审计、财务、会计、税务等问题,而不是解决其它国家的问题。此外,暨南大学会计学系强调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胡玉明说他不认同培根说的“知识就是力量”。他认为知识是没有力量的,知识的运用才是力量。特别在网络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知识不在于积累,而在检索。世界上每个人打开电脑都能了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专业的会计人士。知识是基础,没知识肯定不行。但有知识却不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没有用。因此,暨南大学会计学系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非常看重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和各种机构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联合起来,既服务于社会,又服务于学生,使学生既有素质教育,又有职业教育,从而缩短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既立足于中国现实,又放眼世界。当前大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缩短在校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升学生在社会的竞争能力。胡玉明告诫大学生:找到工作只是具备“生存”的空间,更值得关注的是之后几年,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能否得到提升,占据较高的职位,这些都离不开后续教育,因为那才是“发展”。
针对大学生的考证热,胡玉明明确表示反对。大学生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才把考证当大事来办,每个证都“盲目”去考,而事实上什么证都有就相当于什么证都没有。对证书的追求会危及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胡玉明倡导大学生在基本素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发展有选择性地考有影响力的证书。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决定在财会行业发展,那么,考国内注册会计师或者获得像AA或其他具有“国际通行证”的专业资格证书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