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太平洋的终极谈判
1992年7月27日,张汉兴前往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就制定中国会计准则技术援助贷款项目与世界银行举行谈判。
谈判的第一天,世界银行代表藤茂夫认为中国会计改革速度之快可惊可喜。第二场谈判,对手卡夫卡女士的开场白,却一下子把会场的气氛降到了冰点:“中国的会计准则应该是高质量的,但是你们这次提交的会计准则草案,经过世界银行会计专家的初步审查,感到不少地方还不成熟,还需要修改。”
张汉兴明确表示:“中国进行会计改革,世界银行是应该欢迎的。在取得这些共识的基础上,也必须正视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现实情况,目前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会计准则的草案已经完成,并且已经计划在1992年底正式公布实施。”
卡夫卡女士针锋相对地说:“中方提出在1992年底要公布中国的会计准则,如果你们拒绝世界银行认可的会计专家,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世界银行将取消这个贷款项目。”
张汉兴马上十分干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世界银行可以取消这个援助项目,但我们现在已经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没有理由不继续下去。”
由于张汉兴的强硬立场,在中国会计准则公布时间上,卡夫卡女士逐渐开始妥协,但在随后关于贷款费用的安排上,她又变得强硬起来。经过一番激烈的谈判后,双方都作出了让步。最终的谈判达到双赢。合影留念时,卡夫卡女士不胜感慨地对张汉兴说:“我们经过了长达两年多时间的谈判,今天终于签订了这个会议纪要,向您表示祝贺!希望中国的会计改革能够做得更快更好!”
1992年7月,会计司全体总动员,会计改革最后一阶段——修订行业会计制度工作事无巨细地展开。从1993年7月1日起,一夜之间废除旧会计制度,实施新制度,对全国近4万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脑筋急转弯”。1993年7月1日,《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在全国实施,中国会计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摘自《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