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中
帮我拎行李的小弟好像是个马来人,头发卷曲,面色黝黑,两道眉毛很有特色,有点像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山大王的扮相。我一边塞给他5个新币的小费,一边问他到哪里可以吃点东西。他顿时来了兴致,乌里哇啦的说了一大堆,最后却双手一摊说,不过现在太晚了,这些地方都关门了,你要不要到7-11店去看看?我听了这样的建议哭笑不得,只好听他的,到路边的7-11店里去买泡面。我在北京的时候很喜欢到7-11店里买东西吃,尤其是冬天,每次推开厚厚的玻璃门,都有喷香的味道扑鼻而来—那是著名的关东煮,我虽然不喜欢吃煮得那样软塌塌的豆腐,但是那香味却非常的令人惊喜和温暖。每个周日,如果不出意外,我都去赛特俱乐部练习一个半小时的合气道—关于这一节故事我将在后文有所交待。练完以后,我都会跑到马路对面的7-11店,买固定的几样东西补充热量,宝矿力水特或者脉动,一块黑巧克力和一小瓶林家铺子的黄桃罐头。
这里的7-11店要随意很多,我在街上走了没有200米就看到两家,其中的一家简直就是一个杂货亭,看上去破破烂烂的,但是上面也挂着一块7-11的牌子。
我买了一个小小的桶面和一份当地的报纸,后来发现桶面里竟然没有勺子或叉子,我不知道当地人是怎么吃的,按照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我必须得找点什么帮忙才行,后来实在找不到,只好用房间里咖啡杯里的勺子。报纸很厚,翻来翻去都是招工的广告,我看很多小小的公司招财务人员,动不动就敢写:“最低要求—AA”什么的,看得我不住的赞叹这里物华天宝,群贤毕至。报纸还专门有一版用以刊登各家的讣闻,如果谁家有白事,可以花钱登一张照片,写几句哀辞。我饶有兴趣的看完了这一版,这倒不是说小马没心没肺,专门喜欢看死人,不过那些悼词和挽联用词考究,古色古香的,都是很雅的文言,我当时想这个古代的蛮夷之地倒比我们上邦大国懂得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后来在书店里也看到所有的中文书都是竖排版,繁体字。我想现在我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不知道还有几人可以看这样的书。钱钟书在围城里说,中国人把书竖排版而洋人把书横排版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人生性谦冲淡泊,看到圣贤的话,心中叹服,不由得不一边看一边点头(竖排版方便店头。)而洋鬼子生性狂妄自大,不管看什么书都不以为然,所以一边看一边摇头。(横排版方便摇头。)我想大清以来,我们学了洋鬼子的自大,也不喜欢点头了。
主办方给我安排的房间很好,是个行政套房。那个一字并肩眉的马来小弟拿了我的小费,很热心的向我介绍,我这个房间“king of sugar” 也曾经住过,该人的英语发音奇怪,我没能听得太清楚,不知道住过我这个房间的人是不是上面写的“糖王”?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爵位,看起来好像是位食品业的领袖人物。
窗户外面就是著名的乌杰路,其时已是深夜,街上已经人意阑珊,但是满街的灯光还闪亮依然,偶尔一辆汽车开过,点缀着安静的夜晚。酒店对面是一个很大的购物广场-义安城。我在回国的飞机上看报纸,有消息说那几天电影《色戒》里面易先生送给王佳芝的鸽子蛋钻石正在义安城展出,星光璀璨,那颗钻石是卡迪亚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