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故事正文
 

一名会计人的职业感悟[1]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发布时间:2008-10-04  作者:湖田忽地   编辑:tutuhu

阅读:4110  打印   RSS 字号:||

一、序言

人生的一切偶然其实蕴涵在诸多必然之中。我的职业历程平淡无奇,本用不着浓墨重彩地如此抒写。看到了中国会计视野网、《财务与会计》、《中国会计报》联合举办“1998-2008,会计人的互联网10年”特别有奖征文、征图活动,前不久又鬼使神差地在会计视野上开了这个劳什子博客,更是受了一些网友的职业规划文章,如《十年破茧路》、马津的《上山,上山,上山》、《破围记》、《杜拉拉升职记》等或写实,或小说的启发,心中蠢蠢欲动地琢磨着写写自己的职业历程。他们的文字或文采斐然,收放自如;或言辞简洁,娓娓道来。我自知文字功底与他们相去甚远,故也不必故弄玄虚,仅仅将自己三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主要是十几年职业上的一些体会记录下来。题目中之所以用“职业”而非“职场”二字,盖因职场涵义太广,诸如权谋之类本人也甚少心得体会,所以不能提供给读者些许的捷径或建议,那也只好把职业生涯中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感悟做一个简单输理,聊作为人生的一点记念吧。

我70年代初出生在鲁西南一个县城的中学教师家庭,父母也可算作他们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我在家中排行第三,上有俩姐,下有一弟。打我记事起始,父母就是不停地在忙工作。他们的信念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工作上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是最重要的原则,由是,我儿时的记忆对生活来说尚谈不上什么艰苦,给我印象深刻地却是跟随父亲工作调动的数次搬迁。自四岁起离开故乡的村庄,来到一个乡镇的中学开始首次搬家起,其后不足一年便又再次搬到距离县城遥远西北方向的一个偏远老区中学,据说这是一个在我们当地颇有影响和传奇色彩的抗日英雄的夫人,在英雄的家乡为改善老区教育条件,三番五次到省里争取资金建设的中学。这所中学在县里中学的排序为二,重要性且说不上,条件艰苦应该可以摘得状元。由于学前和小学前两年是在此地度过,于我而言,我却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学前伙伴无忧无虑地玩耍,尽情开心地撒野,那是多么令人留恋的美好记忆!可能出于我们姐弟学业上的考虑,借鉴孟母三迁的精神,当组织上再一次欲将父亲作为灭火队员、提升教学管理调职他方时,母亲再也不想沉默地服从组织安排,决意为我们的前途争取一个相比来说好点的学习环境。相信做出这个决定于她来说也非常困难,但最终她背着父亲只身一人到六十华里之外的县城教育部门谈判,争取到的结果是父亲由正职的平级调动改为降为副职到县城一所中学任职。后来,由于这个原因父亲的退休金都少了不少。现在想来,我们实在要为母亲当年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能如此地高瞻远瞩而深感敬意和谢意。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一个决定,使我基本上享受到相对正规、完整的义务阶段教育,并最终上了大学。扯得有些远了,简单说来,我的小学阶段换了两所学校,其中一所还调过一次班;初中换了两所学校,调了两次班;高中同样是换了两个学校,调了一次班。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我怎么整天换学校、班级?说句实在话,我实在是调皮之至,弄得同学家长整天向老师告状,老师迫于压力只好将我父母找来诉苦,因同样从事教育,好歹不能开除我,无奈只好给我调班了事。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说纵容了我的顽皮,但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基本上没有一个同学认我作他们的同学,因为没有人和我一起从头至尾在一个班级呆过!

不管如何,我总算参加了高考,并有机会读了一个在九十年代初非常热门的专业-涉外财会,你要是问我这个专业怎么个涉外?对不起,我上了两年的专科,也没有搞清楚。在大学六十份万岁的年代,可以想象我象一只飞出笼子的鸟一样是如何得尽情地放纵自我!台球、电子游戏、麻将等都是我的必修课,那时没有网吧,若有的话我也不定就沉迷网络游戏!我凭着考试前一两周的临阵磨枪功夫,居然在四个学期中获得了三次奖学金,那是因为最后一学期毕业没有人给!这样的投入产出显然颇招致嫉恨,我的很多同学都想象我这般白拿的奖学金,必然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都拿来请客喝酒方可让他们平衡一二。

(未完待续)

更多关于 会计人 职业感悟 的新闻 关于 会计人 职业感悟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